您的位置: 首页 > 规划评奖
“文学·文献·文化——广东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研讨会综述
2017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场之十一

2017年12月25日,由广东省社科联主办,广东财经大学社科联、广东财经大学科研处、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广东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承办的2017年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文学·文献·文化——广东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东财经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以及珠海市博物馆、东莞展览馆、肇庆市博物馆等多家文化单位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出席开幕式嘉宾还有广东省社科联李夏铭巡视员、广东财经大学于海峰校长、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处何晓聪处长、科研处宋文静副处长、人文与传播学院马持节院长、人文与传播学院苏明华书记、人文与传播学院张琼副院长、人文与传播学院麦思杰副院长、人文与传播学院林强副书记和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孔令彬副院长等。本次会议宗旨在于增强广东省致力于本土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发掘、研究、弘扬广东地域文学丰富内涵,推动广东“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


开幕式由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麦思杰副院长主持,广东省社科联李夏铭巡视员、广东财经大学于海峰校长、人文与传播学院张琼副院长为年会开幕式致辞。李夏铭巡视员在开幕词中指出,十九大后,大力倡导文化自信,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的举行有着重大意义;李夏铭巡视员例数了广东文化史中,有如六祖慧能、张若虚和陈白沙等历史名人的文学资源,建议我省致力于本土研究学者的研究重点,加强关注我省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对于我省文化发展前景,李夏铭巡视员指出,由于文化的相近,“粤港澳”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整体,互融互通,推动现代强国的建设,为广东地域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描绘了蓝图。

广东财经大学于海峰校长在开幕词中对广东省社科联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专家、代表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于海峰校长回顾了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场的承办,对于广东财经大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广财建设有人文特色财经院校的办校思路,并同与会专家分享了他对广财未来发展的构想和计划。年会的举行带给广财本土文化研究的思考,与广财办学理念相契合。同时,他指出了此次年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交流价值,犹如共享经济,互相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广东文化区域性研究更进一步,是对十九大精神的落实。

随后,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张琼副院长致辞,张琼副院长向广东省社科联及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和会务组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她首先介绍了广财大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中文系的研究特色,介绍了80、90后文化研究基地,新媒体文学研究批评、语言学和古代文学研究的侧重点,文学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及今后对广东地方文献整理与研发的思考,并诚邀与各位专家学者加强交流与合作。

麦思杰副院长为上午开幕式做总结发言:指出年会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重视文献的重要性;二是倡导跨学科的研究取向。整个岭南地区在古代没有很好的开发,明代以后岭南才有较好的开发,文献是我们理解广东地域文化的重要切入点。本次年会最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于,研究是长时段的,跨学科的,更重要的是一场非常有时代关怀的研讨会。

主题演讲由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麦思杰副院长主持,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江冰教授、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孔令彬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曾令霞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夏令伟副研究员先后发言。

江冰教授着眼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研究,首先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岭南文化研究是否仅仅属于传统的、历史性研究,然后介绍了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固有日常生活与意识形态的冲击,继而看到了物种的进化与退化之间的此消彼长,最后指出了人工智能虽然存在情感方面的局限,但是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人文知识分子的研究必须要极大的拓展,怎样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为本土文化研究服务,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

孔令彬教授分享了其论文“点校本《岭南画征略》讹误指正(续)”的创作缘起和历程。首先从文献学与版本学的角度介绍了岭南绘画的重要文献汪兆镛《岭南画征略》的基本情况,然后指出该书现存点校本的几点不足:一是错字讹字现象;二是衍字、脱字现象;三是标点断句问题;四是繁简转换问题;五是编辑问题;六是原著本身存在的知识错误问题。最后孔令彬教授分享了自己集腋成裘,怎样从这六个方面对文献《岭南画征略》的讹误进行逐一修正的宝贵治学经验。 

曾令霞副教授从广府与广佛的历史文化关系,同城而不同化,以粤剧为例看佛广之间的文化关系这三个角度探寻了广州与佛山两个城市文化传播的特征与规律,得出广佛之间广府文化和而不同的结论,同时提出了文化整合的新思路,为进一步认识广府文化提供了较为新鲜的视角。

夏令伟副研究员“论《粤两生集》的成书及价值”的创作经验,呼应年会文学、文化、文献的主题,特别是着重讲述了晚清民初时期的重要文献《粤两生集》的重要研究价值,并提出了文献点校和补遗的新设想。

下午的会程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共分“传统文化的转换以及都市文学、文化研究”、“岭南文学文献”“岭南文化的传播”和“岭南地域语言学研究”四个分会场,小组发言围绕大会主题和上述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结合个人的研究心得,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而且深入,其中,黄谷甘、黄杰晟《千载唐音听粤腔》吴泽荣、盘小梅民族文化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与创新转化》、许兆康《罗浮山为名著<西游记>之花果山》、张琼《论清代岭南的诗社》、林友标《李友山稗闻辨析》、沈有珠《清末民初粤剧在旧金山演出与传播》、王雷雷《小议创意写作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杨汤琛甲午前广州口岸知识人的域外生涯及其域外书写》、张介凡《丘逢甲广州诗词对广府文化的承载》、刘伟民、许小娟《阳江的方位地名与方位认知》、曾建生《语言接触视野中的连山客家话精知庄章组今读》等专家的论文都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重视。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