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社科要闻
荟聚三月花都 体验风物菁华
——省社科联机关女干部职工文化活动侧记

春风拂绿叶,百花齐绽放。3月26日上午,省社科联机关女干部职工和工会会员代表一行三十七人慕名来到中华传统文化实践基地花都广州灰塑研究院,近距离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

体验活动开始前,灰塑研究院的小黎同志成了花都地地道道的本地导游,他不仅要把灰塑介绍给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把花都介绍给我们。一个仅仅三百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在小黎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不仅知悉了他们挖掘出的岭南文化代表,也初步了解了这座城市的人文、生态,还有大美花都的未来。

先来张大合照

走进灰塑研究院的大院,门口右侧的工棚一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便是捣灰的地方。里面有三架捣灰的石碓,石碓由支撑架、木碓杆、木碓和石臼组成,连在原木上由二人协力踩踏,有节奏地起落,跟民间常用的石碓捣米一样。捣灰师傅介绍,灰塑已经是中国唐代时期就有的工艺,灰塑艺术家们就是用这些石碓来打磨石灰和壳灰碓打,制作出灰塑的灰料,然后用灰料制作出精彩绝伦的灰塑作品。

来到展厅,大家被一件件精美的灰塑艺术品吸引。摆放在陈列架或悬挂在墙壁上的灰塑作品以乡土人情、自然风貌、民间传说、戏曲人物等为题材,寄托着国泰民安、吉祥如意、安康纳福的美好愿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在灰塑传承人、研究院院长刘娟的带领下,我们先后观看了灰塑雕塑及着色制作工艺,从历史和工艺制作的角度,让我们领略灰塑背后的岭南民间智慧以及文化资产的传承与创新,图文并茂地讲述了灰塑的“前生今世”,带领我们走进你所不知道的灰塑。

灰塑,俗称灰批,灰塑中的灰,是指它的材料,主要是由石灰和灰壳所构成;塑,是指工艺,材料经过堆砌塑型,制作出各式各样的作品。灰塑工艺在公元884年就已经存在,明清时期在岭南最为盛行,城乡里的大户人家、祠堂的屋檐、山脊、防火墙等都喜欢用灰塑工艺来装饰。灰塑与传统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四分天下,是我国民间工艺的瑰宝。2008年,广州灰塑被列入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传承价值。

为保护和传承民间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11月28日刘娟作为一名从外地来花都工作的女同志临危受命,承担起了传承正濒临消失的灰塑技艺,因为痴迷的喜爱,八年的苦累、艰辛和汗水都浓缩在这五亩土地和一个牌牌上。2014年,灰塑产品被评为广州十大手信,这意味着从祠堂蹲守上千年的灰塑终于被“请”下来,走进了百姓生活,灰塑技艺重新焕发生机。

为让大家更好地体验灰塑这一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研究院的老师们给我们分派了紫荆花和太阳花两种上色成品,讲解了灰塑成品上色的方法和要领。看看,大家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地描绘,在艺术氛围中获得灵感,陶醉在艺术创作之中。绘出的作品还挺有点专业的水准!

活动最后,刘院长语重心长地说:“灰塑有着极强的本土文化特色,可以形成强大的产业链条,让岭南灰塑以花都为标准为座向标,向花都聚集,打造灰塑园、灰塑艺术学院、灰塑博物馆,我们不但要将灰塑发展成一个“行业”,更要将灰塑打造成岭南特色符号乃至中国的符号,成为“一带一路”中国特色文化的代表走向世界。这是我们的长远任务。我老了,灰塑却永远不老!”这就是一个灰塑人发自内心的声音,让我们衷心祝愿刘娟院长的愿望得以实现,为花都的灰塑文化写下浓重的色彩。

两个多小时的上色体验让大家意犹未尽,心情愉悦,更让我们感动,正如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作为一名社科工作者,宣介、推广灰塑我们更是责无旁贷。

向刘娟院长和一群默默无闻为传承、振兴、创新灰塑技艺而坚守的工匠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