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广东社科工作新局面

——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9年8月8日广东省社科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第4次全体会议通过)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省委宣传部的悉心指导下,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总结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分析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谋划今后五年的改革发展,修改省社科联章程,选举新一届省社科联领导机构,组织动员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大力促进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岭南风格、广东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文化强省,为我省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力量。

在今天上午的大会开幕式上,省委书记李希充分肯定了我省社会科学界呈现的新气象、取得的新成就,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李希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为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

下面,我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省社科理论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一系列论述精神,紧紧把握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推动全省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省社科联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团结带领全省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把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作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新时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开创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一)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努力当好学习实践新思想的排头兵

五年来,按照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全省社科界把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深入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宣讲深研究工作,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一是大学习。先后与南方日报社共同举办广东社科理论界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等,与广州、深圳、梅州等市社科联共同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暨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学习研讨会等,第一时间发出社科界声音,有力推动了社科界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统一思想、增强自信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大培训。组织全省各市(县、区)社科联、高校社科联、社科类社会组织、各类研究基地的社科队伍赴浙江杭州、福建厦门、海南海口、江西井冈山、河南大别山、贵州遵义、河北西柏坡等地开展现场教学、专题培训活动,至今已组织10多期,培训600余人次,基本实现社科界业务骨干学习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全省社科界学习更深入、领会更深刻、贯彻更坚决。

三是大宣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组织社科界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主席团成员带头,引导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年来,全省社科界召开宣讲会300余场,涌现了“广州学术季”“广州学习沙龙”等一批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学习宣讲平台。

四是深研究。充分发挥社科规划、社科评奖的学术导向作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作为单列学科接受申报,并适当提高立项比例和获奖比例。在正确方向的引领下,2018年全省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和资助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共有275个项目获得资助经费5845万元,位居全国第四(前三位分别是北京、江苏、上海),这是我省历年取得的最好成绩。

(二)加强社科工作的全领域全环节管理,守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南大门”

目前,省社科联所辖社会组织252家,人多面广,做好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尤为艰巨复杂。五年来,我会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社科类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全方位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引领社科类社会组织及广大社科工作者在干事创业中听党话、跟党走,守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南大门”。

一是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我会始终把意识形态安全责任落实到社科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先后出台了《广东省社科联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责任制》《广东省社科类社会组织涉外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社科类社会组织举办报告会、研讨会、论坛、讲座等活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确保在社科规划、社科评奖、社团管理、学术研究、办学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五年来,全省社科界没有出现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二是加强社科类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完善规章制度,出台《广东省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管理办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团管理办法》等文件,严把社科类社会组织成立、换届关。建立省社科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制度,密切联系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五年累计参与活动200多次,走访调研50多家,约谈100多人次,审批成立29家。加大对社会组织关键岗位负责人的监督管理和培训力度,提升社科类社会组织负责人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社科类社会组织理论动态研判分析机制,加强学术活动管理,强化学术活动风险防控,未雨绸缪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在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情况下,省社科联加大对社科类社会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资助课题、资助举办学术年会、邀请参与社科普及周等形式,扶持、引导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学术活动。五年来,全省社科类社会组织获得我会资助1000多万元。

三是创新社科类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党建保安全,以党建促发展。建立社科类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务工作联络员“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要求社科类社会组织党支部在理事会做出重大决策、换届及重要人事安排、组织重大活动时,发挥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社科类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结合社科类社会组织兼职党员多的特点,探索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形成了社科类社会组织党员过双重组织生活工作机制。同时,专门设立党组织活动扶持资金,支持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党务工作。目前,省社科联为所辖社科类社会组织设立了5名党建指导员,建立了12个党支部,21个社科类社会组织明确了党建负责人。广东华南经济发展研究会等50多家社会组织先后获得“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先进新型智库”等荣誉,广东省综合改革研究院等4家社会组织获评5A级社会组织,涌现了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广东亚太经济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在全国都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社科类社会组织。

(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

五年来,积极引导全省社科界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

一是创办《南方智库》(内刊)。根据省委领导要求和新型智库建设的需要,为促进我省社科界更好地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2015年底创办《南方智库》(内刊)。四年来,围绕南海问题、中印关系、自主创新等专题刊发报告70多期,30多篇得到省部级领导批示,其中1篇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中央办公厅3次来函致谢。

二是高质量完成省领导交办课题。按照省委的要求,2014年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城镇化进程中珠三角地区‘村改居’治理体系及路径选择”专题调研,省委领导对报告作了批示,对省委了解珠三角农村“村改居”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2016年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合开展了“非户籍常住人口在居住地参加‘两委’选举问题”的课题调研,对珠海、中山、佛山市南海区等地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合举办了“人大预算绩效监督理论与实践”和“人大制度理论与实践”等研讨会,为我省人大工作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工作报告中2次提到我会所做的工作。

三是创设广东特色新型智库。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从2015年起,省社科联在全省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社科类社会组织、地市社科联、大型国有企业等设立了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2家,2016年起创设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6家,2019年创设岭南文化研究基地3家,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队伍健全、机制灵活的新型智库大网络。通过印发《广东省社科联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广东省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发布年度重点课题、购买研究成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研究基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四年来,各类研究基地累计上报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稿件40多期,其中30多期得到中央和省委有关部门重视或采用,20多位省部级领导给予肯定批示,一批研究成果成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究基地入选“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

四是大力推动社科成果转化应用。省社科规划办通过网站和《广东社科规划要报》等渠道,大力推介优秀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和省社科规划项目成果,扩大了我省社科研究成果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例如,暨南大学“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依法报道的新闻机制研究”“中国南海问题主张的国际传播战略与国际话语权体系研究”“印度的民族政策与地方自治模式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均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中山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中国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成果被全国社科规划办编入《成果要报》,提交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阅。还有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

(四)成功推动社会科学普及立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省社科联大力推动科普立法,充分发挥社科普及条例作用,大力整合社会科学资源,优化社科普及环境,逐步建立社科普及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力推动了全省社科普及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成功推动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在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4年5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9月1日起施行,首次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条例》实施近五年来,各地党委政府按照《条例》规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各级社科联及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依法推进我省社科普及事业健康发展。为进一步落实好《条例》,省社科联于2017年4月制订出台了《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对社科普及工作的指导。在《条例》的影响下,广州、深圳、佛山、梅州等地也制定出台了社科普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大社科普及财政经费投入。在《条例》的保障下,全省社科普及经费快速增长,其中省级社科普及专项经费由每年177万元增加到777万元,全省社科普及经费由每年1100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

二是不断完善社科普及工作网络。五年来,全省共创建省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91个,其中包括课堂型基地28个,摇篮型基地20个,资源型基地43个。同时指导市县社科普及基地建设,建立起了近万人的社科普及志愿者队伍,实现社科普及工作网络的立体化和全覆盖。全面加强社科普及网络平台建设,努力推动“广东社科网”掌上移动端、“广东社科”微信公众号建设,不断提升社科普及数字化、信息化水平。2015年以来,省反邪教协会以建立群众性拒邪防邪的长效机制为目标,推动全省各地建立市县两级反邪教协会29个,极大丰富了基层反邪教工作的抓手。

三是进一步擦亮社科普及品牌。与省直机关工委联合打造“省直机关社科讲坛”,搭建省直机关干部思想交流和理论学习的平台,截止目前,共举办14期,累计听众达2万多人次。自2015年7月起,在香港、澳门、深圳等地成功举办“社科专家话地方文化名片”活动16场,在江门等地举办“革命历史大讲堂—社科专家话地方红色文化名片”活动3场,“社科专家话地方文化名片”成为我省影响力大、传播力广、辐射力强的社科普及工作新品牌、新亮点,连续三年被省委宣传部列为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创新项目。每年举办社会科学普及周,全省三级联动,每年以百场系列主题社科普及活动为载体,全省21个地市、上千个社科类社会组织参与其中。鼓励支持各级社科联推动社科普及向基层延伸,涌现出一批成熟优秀的社科普及品牌。组织编写出版了全国首本反邪教案例书籍《36名邪教亲历者实录》,被省司法厅列为全省“七·五”重点普法读物。

(五)打造理论粤军,建设学术强省,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竞争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省社科联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努力打造理论粤军、建设学术强省。

一是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2016年12月,提请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和重大工程。组织修订《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管理更加精细,进一步提高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二是发挥社科规划、评奖的导向作用。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省社科规划课题立项和评奖工作。五年来,共立项课题3000多项。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屡创新高,由2014年的176项,增长到2018年的275项,增长56.2%,立项数在全国排名第四。重大招标项目实现新突破,2018年达25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7个。经过多方努力,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新纳入省政府奖,继续成为我省社科界的最高奖项。在省政府奖的引导下,我省专家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经济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的高质量成果显著增加。省委书记李希对2017年12月召开的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作出重要批示,对我省社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8年启动了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现正筹办颁奖大会。顺利完成第二届、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家评选,目前,全省已评选出优秀社会科学家36名。

三是努力打造《学术研究》品牌。《学术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办刊方向,突出办刊特色,从高层次切入实际,不断扩大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五年来,《学术研究》积极配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发展战略,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学习研究十九大精神”“马克思哲学的当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专栏。连续三届入选全国百强社科期刊,荣获第五届广东省品牌期刊奖。在全国各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都名列前茅,是全国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成功举办了《学术研究》创刊60周年暨学术前沿论坛,省委书记李希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傅华给予批示,希望《学术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推出一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理论研究成果。

(六)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推动理论创新

五年来,省社科联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氛围,持续努力推动理论创新。

一是组织策划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五年来,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采取“1+N”的模式,举办了70场专题研讨会和5场主题年会,收到论文4000多篇,评出优秀论文约1000篇,许多优秀成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刊发,产生较大社会反响,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广州学术季”“深圳学术年会”等学术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是精心打造中国南方智库论坛。五年来,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围绕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扩大开放与国家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经验与启示等主题,成功举办了五届,收到学术论文300多篇,《环珠江口湾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及未来》等一批智库成果上报中央得到采纳,成为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重要决策参考。经过多年的努力,论坛已建设成为政、商、学界重要交流对话平台和华南地区智库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智库品牌公信力与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

三是合作举办高层次学术论坛。与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等联合主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研讨会。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举办“中国阐释学的理论建构”“历史学与阐释学”研讨会。与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纪念岑仲勉先生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江门市政府联合举办“海上丝绸之路与明清时期广东海洋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系列高水平学术会议。此外,还进一步巩固了粤港澳学术研讨会、中国(粤桂琼闽)改革创新论坛、泛珠三角社科专家论坛、贵州东西部对口合作论坛等服务理论创新的品牌阵地,为我省理论界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广阔平台。

(七)积极探索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办学新路子,顺利做好成建制划转工作

最近五年,根据新的办学形势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在省社科联党组领导下,全体教职工同心协力,推动招生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在校生规模逐年增加,五年累计招生6232名,毕业3325名,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同时,经持续努力,顺利办理了黄华路、同德围两校区产权登记,取得房产证书,解决了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广东社会科学大学由成人高校向普通高职院校转制建校工作。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转制建校工作一度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省直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部署,2018年12月19日,广东社会科学大学正式成建制划转省教育厅管理。   

(八)强化社科联系统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年来,省社科联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严的纪律、严的标准、严的要求,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抓手,努力打造政治过硬、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服务社科界、服务人民群众。

一是加强机关党的建设。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党章》开展活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高度重视落实巡视整改工作,针对中央巡视组和省委巡视组反馈的问题,一项一项抓整改、一件一件抓落实,取得较好的整改成效,机关作风明显改善。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断加强机关党的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增强了机关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加大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了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是加强机关制度建设。按照上级和巡视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财务管理等系列制度,为保障各项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开展提供了规范。我会陆续制定完善了《中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会议制度(暂行)》《中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财务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了党组议事、经费管理使用、工作审批流程等,确保了社科工作管理有据可依。

三是推动社科联工作体系建设。五年来,积极指导推动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成立高校社科联,目前全省高校社科联共25个。积极推动基层社科组织建设,指导各地基层成立社科联,目前,全省县(市、区)社科联已达43个,云浮、梅州、茂名、肇庆的县(市、区)社科联实现全覆盖,社科工作的组织体系逐步拓展完善。

五年来的实践探索,为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做好社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只有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确保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是繁荣发展社科事业的根本保证。只有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切实加强政治引领和工作指导,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坚定、学风优良、人格高尚的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才能承担起“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以人民为中心是哲学社会科学生命力之所在。只有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努力为人民著述立学,使研究成果始终保持人民立场、生活温度和家国情怀,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成绩。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提出新办法,才能确保哲学社科事业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五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埋头苦干的结果。2015年11月,时任省委书记胡春华专门赴省社科联、省社科院调研。近年来,李希书记3次对省社科联工作作出肯定批示,充分体现了省委对社科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我谨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直以来为繁荣发展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社科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许多工作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广大社科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社科精品力作还不够多;具有全国影响的名师大家较少,人才队伍总体素质有待提高;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还不多,社科成果转化渠道还有待拓宽;公共学术平台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社会科学普及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对外学术交流渠道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基层社科联组织还不够健全,服务社科界的方式方法有待创新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努力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可为。我们要明确认识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表了“5.17”重要讲话,今年又在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议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要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势下,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复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呈现、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哲学社会科学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迫切需要更好发挥作用。要客观地看到,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省正处于继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新阶段,面临贯彻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全新任务,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伟大实践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学术创新空间。要自信地看到,伴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得到大力发展,社科理论工作者队伍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创造活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新形势、把握新机遇,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开拓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力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着力在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上下功夫,着力在提高决策咨询水平上下功夫,大力推动学术强省建设,积极培育岭南学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区域研究中心,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格局,为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目标提供学理支撑。

今后五年,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社科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在新时代,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社科理论工作的主线,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先要勇当学习新思想的排头兵,努力在学习新思想上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要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推动“四力”教育实践工作,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体现到政治觉悟、思想作风、精神状态、能力素质上来,深学笃用,融会贯通,作为解决我们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要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理论研讨活动,引导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学思践悟新思想,自觉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努力打造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结合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伟大实践,切实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能力提升工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要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全面落实《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和《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建立完善社会科学普及志愿者服务体系、精心打造社会科学普及周和社科专家话广东红色文化名片等社会科学普及品牌、积极开展社会科学普及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增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积极打造理论粤军,不断提升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竞争力

当今时代,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兴盛的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握机遇,树立自信,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大力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把研究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扎根广东改革开放生动实践,提高学术原创能力,开拓学术空间,挖掘学术增长点,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建设性的研究成果。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培育一批思想理论大家名家、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完善优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努力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人才体系。要充分发挥社科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大对重点课题、重点项目、重要学术活动的扶持力度,增加省社科规划立项数量及经费,完善社科项目立项评审制度,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组织开展重大研究课题联合攻关。要充分发挥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优秀社会科学家的激励作用,建立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让更多优秀成果和人才脱颖而出,形成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人才格局。要始终保持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步,大力加强前沿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建设,积极扶持优势传统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新时代,作为“两个重要窗口”的广东社科工作者,必须在大力增强学术话语权、提升文化软实力上展现新作为。要积极拓展对外学术交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通过举办社科论坛、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翻译出版,鼓励社科研究机构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大力推动广东文化走出去。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进行研究讨论,分享广东经验与智慧。

(三)牢牢掌握社科理论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确保全省社科理论阵地安全

哲学社会科学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处在“两个前沿”的广东社科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切实增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感,努力担负起维护社科理论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使命。要坚决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深入实施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工程,不断完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要切实加强对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阵地管理,研究制定目标明确、权责明晰、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社会科学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分析研判工作,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大力弘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在重大原则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引导社科界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大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要大力加强社科类社会组织特别是民间智库和体制外研究机构的管理,严防境外敌对势力打着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合作培训等旗号开展渗透活动。同时要坚持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指导管理,积极探索新时代社科类社会组织建设的新理念新举措,加快推动社科类社会组织在学术研究、人才培育、能力建设、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社科类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促进我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四)切实加强广东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一步提高社科界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研究和回答时代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职责所系和价值所在。当前,我省经济社会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作出科学回答。全省社科界要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努力争当党委政府用得上、信得过、离不开的“思想库”“智囊团”。要紧紧抓住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的极为丰富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资源优势,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体系,阐释好改革开放的内在规律和科学方法,深入总结提炼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和启示,提升广东在改革开放研究方面的话语权。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组织社科专家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理论之思”和“最强大脑”。要始终坚持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增加社科规划立项、社科成果评奖项目中应用对策研究项目的比例,紧紧围绕省委的“1+1+9”战略部署,设立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问题研究专项,引导社科专家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参考。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端智库,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五)大力加强社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社科工作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新时代,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社科工作队伍,是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保障。要始终坚持加强党对社科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完善以党建带群建的工作机制,确保社科理论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学术方向。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认真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社科联机关党建工作。加强模范机关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驰而不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杜绝“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激发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制定出台和实施《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探索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职能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方式,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和要求,切实转变职能,延伸工作手臂,提升服务水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努力把社科联建设成为社科工作者的温馨家园。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坚定学术报国志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正阔步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伟大的时代和崇高的事业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社会科学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旺盛的斗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大力推动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全面繁荣、走在前列,奋力开创我省社科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