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一行到我会协商文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2月24日上午,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荔湾区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李黎一行,就如何创建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文科重点实验室工作,到我会交流协商。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主持召开座谈交流会。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李敏、叶金宝,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和省社科联副秘书长冯达才等出席。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禤健聪、计算机学院院长王捍贫、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教授王元林等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孙延明首先对省社科联给予广州大学的大力指导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广州大学以大视野创新推进人文学科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就发挥广州大学独特资源优势参与创建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文科重点实验室提出了意见建议。李黎简要介绍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多年来致力于十三行文物典籍整理、历史文化研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情况,重点就谋划建设全球十三行数字博物馆、提升十三行研究话语权谈了初步设想,并建议把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纳入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建设。

座谈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致认为,立足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创建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文科重点实验室,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对于推动我省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很有意义,应当坚定决心信心,勇敢尝试这一重大创新举措的“头啖汤”。李敏建议重点实验室依托主体要强化创新意识和学术雄心,加强科学论证,尽快提交具体建设方案。叶金宝认为要提高思想站位、完善体制机制、选好学科带头人、创新研究方式方法,积极打造学术品牌。李翰敏就把握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方向、积极拓展重点实验室功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谈了看法。冯达才从搞好顶层设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引领学术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禤健聪、王捍贫、王元林等3位专家学者分别就整合高水平研究人才队伍、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赋能新时代人文社科研究、发挥重点实验室辐射带动作用等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

最后,张知干发表了意见。他对孙延明一行开年就专程来我会交流探讨文科重点实验室建设表示热烈欢迎,对广州大学一直以来对我会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就大家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回应。他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省社科联牵头探索创建文科重点实验室,对创新学术研究的路径、方法、形式,推动全省社科事业全面繁荣、走在前列,实现我省社科事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意义。他认为,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十三行曾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文化符号,通过创建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文科重点实验室,以学术为媒、文化为桥,打造一批融通世界、享誉全球、展现广州出新出彩的金字招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发展的中国、改革的中国、开放的中国,对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助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张知干强调,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途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政治站位,以宽广的历史视角和宏阔的战略视野,起而行之,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建设好、发展好、运用好包括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文科重点实验室在内的首批文科重点实验室,奋力开创我省社科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一要找准发展定位。要致力于把文科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本专业领域权威的学术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决策咨询中心。二要明晰发展目标。文科重点实验室要聚集整合一大批有报国志向、学术理想、人文情怀的一流创新人才,共同为国家在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国家相关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具体到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文科重点实验室,就是要通过积极挖掘十三行蕴含的开放精神,加强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研究,加强对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研究,为国家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供理论支撑,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三要明确建设任务。要成立组织有力的专门领导机构,聚集整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明晰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积极打造权威的、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建立相关研究成果产业孵化转化的科学机制,通过多学科、多领域同向发力,引领辐射我省社科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学研相互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秋伟业。

省社科联社团联络部副主任陈伟、四级调研员简朴和广州大学科研处处长杨新泉、副处长王晨等参加交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