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中山大学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
和“中山大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在中大揭牌

4月16日上午,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举行揭牌仪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和中山大学副校长刘济科出席并致辞,共同为两个研究中心揭牌。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曾赠,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冯达文教授,中山大学党委原副书记李萍教授,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翰敏等出席揭牌仪式。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伟主持揭牌仪式。

会上,张伟简要介绍了两个研究基地的设立初衷、科研实力、主攻方向和未来展望等基本情况。随后,张知干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就研究中心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

张知干首先代表省社科联,对两个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为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山大学及其专家学者表达诚挚敬意。他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在多元思想和文明的深入互动中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已成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特别是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历来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桥头堡,广东学人在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特殊使命。中山大学是有着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高等学府,在我省社科事业发展中举足轻重。此次成立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中山大学领导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远见卓识,充分彰显了中山大学社科专家学者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必将有力地推动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张知干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勇立时代潮头、树立文化自信,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发展机遇,肩负起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促进世界文明共同进步的重大而光荣的时代使命,为推动世界的繁荣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要始终坚持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引,毫不动摇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统领并贯穿文化研究工作,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二是要始终遵循社会科学研究规律,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文化研究优秀成果,努力发掘东西方文明的深层智慧,科学凝练中国文化的理论表达,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要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坚持以广阔的胸怀和气度,以进取的精神和勇气,以前瞻的眼光和视野,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瞄准国际前沿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相结合,科学凝练研究方向,创新运作机制模式,加强交叉学科研究,整体推动东西方文明互鉴深入研究,助力“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贡献“广东声音”。

他最后表示,省社科联将始终秉持学术初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研究基地建设和中大哲学社科事业发展,并期盼研究中心抓住机遇,起而行之,乘势而上,努力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学术研究平台,为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全面繁荣、走在前列,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刘济科副校长代表中山大学对两个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省社科联长期以来对中山大学特别是中大哲学系建设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文科是中大的优势学科,是体现“中国特色”“中大风格”“中大精神”的重点学科,也是能够产生重要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学科。他强调,新成立的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要深入发掘东西方文明的深层智慧、系统研究东西方哲学思想和文明对话等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要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助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的思想融合和价值认同,努力形成和推出一批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彰显新时代中大人的使命与担当。

随后,张知干、刘济科、曾赠、冯达文、李萍、张伟等共同为两个研究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前,张知干在李萍等引导下参观了中山大学哲学系系史展。揭牌仪式后,张知干等还共同出席了“百年弦歌——习之堂藏现代乐教文献展”开幕式。

省社科联副秘书长、一级调研员冯达才和中山大学科研院文科处处长李广众、哲学系党委书记王丽霞以及两个研究中心研究成员等50多人出席了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