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社科要闻
《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刊发第十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理论成果

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 第十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观点选粹


12月17日,第十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主会场、海口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与会学者聚焦“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主题,探索推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路径、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探索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聚焦乡村振兴  服务民族复兴


张知干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本次论坛聚焦“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历史成就、宝贵经验和科学规律,深入研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力争推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为广东乃至全国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赋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新的华彩乐章。

本届论坛以其鲜明的主旨,引起了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吸引了广大社科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论坛汇聚学界智慧,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全面改造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国特别是彻底改变中华农村大地几千年落后面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特别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特别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推动全球减贫事业特别是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实现路径,充分阐释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伟大实践的重大世界意义。

(作者系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撬动乡村振兴的强大杠杆


郑新立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应当努力实现“五化”的要求:一是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二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三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实现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五是实现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五化”集中体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和理念,提出了乡村振兴的目标,指明了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财产性收入差距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可通过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为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提供条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可以把农村土地出让金转变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杠杆。改革开放是从广东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广东改革开放领跑全国。40多年之后,中央提出乡村振兴的目标,在这个重大战略上广东可尝试建立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把后发展地区富余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调节到发达地区,既可满足珠三角地区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又能带动全省均衡发展。在以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方面创出新经验,努力成为全国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的示范省。

(作者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助力乡村振兴


郑永年


如何解决“资源单向流出性衰败”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刻思考。从欧洲的经验来看,只有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才能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富人的乡下,穷人的城市”是很多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穷人居住在城市,既是因为城市的就业机会,也是因为城市便利的交通。富人则是享受乡村的田园风光。

因此,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可以助力乡村振兴。进城是农民的中国梦,城市居民返乡是市民的中国梦。“返乡”是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特色。数千年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的主体是接受过儒家教育的儒生或绅士,他们曾是农村文化的主体或载体。中国人即使到了海外,也存有回乡梦,希望落叶归根。要实现城市居民返乡的中国梦并不难,一方面,户籍制度已经在改革优化;另一方面,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即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制度条件和物质条件。要处理好三个主体即政府、社会资本、农民之间的关系。政府要规制资本,既容许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也防范社会资本造成传统社会那样的土地集中。只有实现城市居民的返乡梦,乡村才能拥有必需和充足的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的衰败更多是文化上的衰败。政府应当鼓励城市居民退休之后回乡,如果容许回乡,就可以把文化和资本带到乡村。农村需要拥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健康的现代文化。通过城市居民回乡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广东省社科联学术顾问)


以农业工业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迟福林


广东已形成农业工业化的突出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乡村振兴时,应重在发挥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发展的突出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通过推动农业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形成农业工业化的国际竞争力,借助广交会、高交会、海丝博览会、中博会等品牌展会扩大广东农产品加工业的国际国内影响力,支持鼓励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对接珠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发展以智慧农业为重点的新业态,其中包括加快服务智慧农业的新基建建设,发展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于一体,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的新业态新模式。

此外,形成“政产学研金”联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中心优势打造“农业硅谷”。推进农业工业化的制度安排,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要素有序流动格局。构建与农业工业化相适应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搭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中心。要实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装置和科研设施等重要公共科技资源对乡村基层企业开放共享。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农村搭建专业化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支援落后地区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加快培育乡村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普及智慧农业。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东探索及经验启示


王斌伟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021年起,广东东西部协作任务调整为结对帮扶广西、贵州两省区16市(州)99个脱贫攻坚县(市、区)。做好新阶段东西部协作,应积极用好广东多年来探索出的成功经验,结合新征程新要求,重点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从扶贫协作到全面协作再到全方位合作,打造东西部协作的升级版。

产业协作要做到精准、可持续,就要遵从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为西部地区培育产业,推动广东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依托西部当地优势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把提高劳动力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广东要坚持协作与扶智相结合,在抓好基础教育帮扶的同时,调动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加强协作地区劳动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与就业培训服务,提高协作地区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优化东西部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合作,推动东西部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 “联动”“互动”,促进东西部互通交融,奋力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广东力量。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广东乡村振兴的主要成效与基本经验


顾幸伟


2020年,广东在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农民同步全面小康的基础上,顺利实现乡村振兴“3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全省“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广大农村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居环境由“脏乱差”向“干净整洁”转变,生活污水由“靠蒸发”向有效收集治理转变;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2%,水产品产量全国第一,初步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得到夯实,水稻机种面积增长50.7%,超过720万亩;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8%。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元年,广东采取了全省历史上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惠及人口最多的乡村振兴帮扶举措,即创新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技力量+志愿者”组团式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推动良种良法良具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与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难题;在创建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定。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抓手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九大攻坚”行动为主攻点打牢乡村全面振兴的底板,以“驻镇帮镇扶村”为主平台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主引擎释放农业农村潜藏的强大动能,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迈进全国第一方阵、努力走在全国前列。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


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与实践


罗锡文


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提高了智能农机装备的智能感知、自动导航、精准作业和智能管理水平。依托生物技术、智能农机和信息技术建设的无人农场是推进数字农业的重要途径。

智能农机是建设无人农场的物质支撑。华南农业大学集成相关的智能农机装备,创建了水稻无人农场,并在广州增城进行了实践。增城水稻无人农场从2020年5月3日开始旋耕,至8月30日收获,历时120天,实现了水稻生产耕、种、观、收全程无人作业。2021年早稻生产采用优质丝苗品种“19香”,产量9943.35千克/公顷,高于当地的平均产量7500千克/公顷,表明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我国无人农场建设发挥了示范作用。

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是无人农场发展的方向。

数字化感知:采用各种传感器对农业生产环境、动植物生长、病虫草害、农机作业情况等信息进行全面感知,并结合物联网等实现全环节全流程的数字化感知,为决策、作业和管理提供支撑。智能化决策: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研究,实现农场生产决策智能化。精准化作业: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多机协同技术、自主驾驶技术和精准作业技术,实现无人化智能装备自主精准作业。智慧化管理:农作物生长管理、农机管理和农场管理,实现农业生产“耕、种、管、收”高效协同作业及农场生产全流程智慧化管理。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建设数字乡村  发展数字经济


赵春江


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但也面临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如农村网民达3.09亿,占网民整体31.3%;4G信号不稳定,几乎没有5G;农业园区无宽带,家庭无宽带;农村信息监测网络差;数字鸿沟较大;高寒地区通硬化路的自然村不足4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38.4%,光纤网络、4G网络未实现全覆盖、村村通;53.4%的治安监控摄像头未能覆盖主干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积极探索大数据等“新基建”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础,但偏远地区、高寒地区基础设施底子薄问题待解决。

未来发展农村数字经济重点在以下方面。一是乡村新基建,包括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农村重点道路、重要地点的安防视频监控,农村耕地、林草、河湖、山体、污水排口、垃圾点等监测网络,农村重点家庭、人群监测网络,农村大数据基础设施等。二是乡村产业数字化,包括农业数字生产,智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商、智慧物流,乡村特色产业与乡土品牌塑造,数字化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数字化实体建设,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乡村新型服务业。三是数字技术对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治理、服务等全面渗透,这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史育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工作重点从阶段性脱贫攻坚任务转变为长期性乡村全面振兴任务,从部分贫困人口转变为全部乡村人口。为此,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看,有以下重点任务。

一要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乡村发展投融资机制,建立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制度。二要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三是协同推进县域城镇化。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优化村庄布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四是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五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道路、农村供水保障,推动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设施大体相当。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作者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建设


魏后凯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发展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理应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引领、示范和标杆作用。近年来,广东省已经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建设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也已提上了重要日程。在新发展阶段,广东省要率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除了加快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建设,还应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建设。从发展基础和条件看,广东省有条件有能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不仅具有较好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需要。

广东省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一是既要巩固制造业、数字经济等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数字经济强省,更要补齐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将为广东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建议与农业农村部采取省部共建形式,共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建设,以此作为落实国家《“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重要举措。三是要充分发挥珠三角核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力争202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四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期分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市强县建设。五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加快推进智慧乡村建设的步伐。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系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全面提升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张琦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镇干部综合素质及能力全面提升。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本领过硬的乡镇干部队伍,是确保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应着力提高整个队伍的政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这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关键。政策素质包括政策判断力、政策领悟力、政策执行力。管理能力是对科学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认知与运用,表现为创新工作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抓落实能力。

建议将建立乡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和行动纳入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和党史学习教育中。科学制定乡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增强培训效果。在培训内容上,增强对干部专业知识技能、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提升。完善乡镇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素质能力提升。构建长效激励机制,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稳定性。助力乡镇干部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彰显更多担当。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发挥“联”的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朱东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广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给予精准把脉、精准指导,充分体现了对广西发展的亲切关怀,对壮乡各族人民的深情厚爱。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间,广西实现全区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20年底广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全面转入乡村振兴阶段。

社科联要充分发挥“联”的优势,开展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扩大“联”的范围,充分发挥好两广社科智库联盟作用,以智库联盟为抓手深化社科合作,为“十四五”时期各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升级“联”的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助推器”方面迈出新步伐,努力在打造专题研究“孵化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在打造社科普及“加速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