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七届二次全委会
广州海上丝路研究及决策咨询工作的回顾与前瞻


建设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建设特色新型智库,“特色”应充分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实践、研究中国问题,同时又要体现地方特色。“新型”就要以服务决策为导向,以科学决策为目的,体现创新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应用性。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好比是智慧的种子,只有在顺应大势、择善而从、进入决策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下面以我们对海上丝路研究及决策咨询工作的回顾与前瞻为例,与各位学习交流。
一、围绕海上丝路这一课题,不仅要研究其历史和文化,更要对现在和未来进行前瞻性研究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就对海上丝路产生了研究兴趣,至今已经持续了27年。1989年我的第一本专著就是《论海州湾的综合开发》,就对如何从传统海洋开发向新兴海洋产业开发转变进行了探索;1990年,我出版了《沿海开发经济简论》、《亚欧新海大陆桥研究》等著作,其中在《沿海开发经济简论》一书中就提出了“在沿海经济特区和开放港口城市辟建自由港区”的超前设想;1990年,我与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等主编了《论连云港与海上丝绸之路》专著,季羡林先生专门为此书题词:“深入开展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992年,我在《中国陆桥经济》专著中提出“陆桥经济是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核心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类型”。
实践证明,我们提出的一些超前设想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构想,如发展高铁经济、建设自贸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2013年11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时明确提出深化上合组织务实合作的六点倡议,其中包括“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建设”和“中方愿在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连云港为各成员国提供物流、仓储服务”的倡议,李总理的讲话,使我们对当年关于新亚欧大陆桥的研究倍感兴奋和鼓舞。
二、推动海上丝路史迹“申遗”和成果转化应成为社科界进决策的经典案例
早在2002年2月10日的《广州日报》理论版,几乎用了半个版面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海上丝路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8年5月,我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承担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项目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即围绕“广东海上丝路遗迹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重要学术观点展开,为广东海上丝路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资料准备。
在我撰写的领导参阅文章方面,其中省级领导对有关海上丝路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议的批示就达到了10多个。如2001年5月16日,时任省委副书记黄华华同志在我撰写的《关于广州研究和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若干建议》上批示:“小丹同志:此建议值得重视。如能将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那是很有意义的,请你们找有关部门商议提出意见。”2007年3月28日,小丹同志在我执笔的以广州炎黄文化研究会名义的专文上批示:“建华同志:炎黄文化研究会为研究宣传海上丝路做了许多工作。此件所提建议,请您和市委宣传部研处。”2007年4月2日,建华同志也批示:“赞成来信的观点,力争尽快纳入遗产范畴。” 2013年8月,徐少华常务副省长、陈云贤副省长分别在我撰写的“关于综合研究和系统开发广东海上丝路文化品牌的建议”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阅研。目前,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光孝寺、怀圣寺与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及明清古码头遗址等6处史迹点将作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先行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成果转化方面,由我们为瑞典商船“哥德堡号”重访广州而策划的“南海神·广州日报号”仿古船上的“海上丝路博物馆”,现已成为宣传广州海上丝路和珠江夜游创意项目的成功案例。同时,我们还组织了社科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一起创作了《中瑞友谊奇葩——哥德堡号访问广州全纪录》,并拍摄纪录片《瑞船连广船》,播出后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三、提升软实力,建设面向世界和未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1月20日,在省委办公厅给省政府参事室的约稿函写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要求,近期拟向中办报送我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相关情况,请你单位结合业务实际以“推进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为题报送相关材料。为此,我们与省政府参事室组成了联合课题组,写了10点具体建议上报。如制定广东推进海上丝路建设的总体规划、先行先试筹建海上丝路开发银行、实施以华人文化为底蕴的海上丝路品牌战略、加快拍摄大型纪录片《海上丝路》的进程,等等。
2014年7月,我和省政府参事、广州市原常务副市长苏泽群等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数易其稿,完成了书记省长决策咨询会的发言稿《广东推进21世纪海上丝路重大平台建设的建议》,提出广东要正视开放优势弱化的问题,紧紧抓住发挥开放优势的新机遇,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做法,积极构建广东海上丝路的园区、枢纽、投融资、文化交流等四大重大平台,获得书记省长的点评和鼓励。同时,我们完成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委托的课题《广东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国互联互通建设研究》、省社科院委托的课题《广东加强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建设研究》、市政府研究室委托的课题《广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研究》等,为推进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发挥了决策咨询作用。
2014年8月,是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揭开中美友好交往序幕230周年,我们组织策划了“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230周年相关活动,并成功推动波士顿市与广州市签订《加强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马萨诸塞州两院通过法案将2014年8月28日命名为“马萨诸塞州——广东广州日”,以“周年活动”为契机促进了海上丝路人文交流。
2015年,为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到广州调研的指示精神,从贸易、历史、文化的角度,加大宣传、多做论证、力争让广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我们启动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加快大型纪录片《海上丝路》的拍摄工作,该纪录片已被列为广电总局和央视的重点项目,力争今年上半年先完成该片的第一季(3至5集),并在央视科教频道首播;二是在组织编写《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专著的同时,组织编写一本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科普读物《海上丝路史话》;三是从3月开始,在省档案馆与省有关单位合办“海丝映粤——21海上丝绸之路广东大型图片展”,在萝岗图书馆与有关单位合办“海丝文明、广泽天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图片巡回展”;四是与新华社亚太总分社和亚太日报社共同主办《亚太日报》海上丝绸之路频道,协办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会官方网站;五是讲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与广东人民出版社合作编写中英文和当地语种对照版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库》,推动广东经贸文化走出去;六是对广州、泉州在海上丝路不同历史时期的各自重要地位进行比较研究,从学术上进一步论证广州是名副其实的海上丝路起点。通过开展决策咨询工作,研究和宣传广东、广州海上丝路,为提升广东、广州21世纪海上丝路软实力再作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