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精神”岭南学术论坛在中山大学举办

2020年1月4日,由广东伦理学学会、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广东哲学学会、中山大学哲学系联合承办的“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精神”岭南学术论坛于中山大学哲学系锡昌堂801会议厅举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和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王岳军院长等出席了论坛。广东省内各高校、科研团体的二百余名会员参加了论坛。


论坛现场

“岭南学术论坛”是由广东省社科联主办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也是广东省文化强省建设的品牌工程。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学界著名学者国家教材委委员、国家督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院长樊浩教授,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吉林大学人文学部学部长贺来教授做主旨报告。


林滨副会长兼秘书长宣布论坛开始

广东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林滨教授宣布论坛开始。广东伦理学学会、马克思主义学会李萍会长致辞,她首先代表学会感谢省社科联对本次论坛的全力支持。她说,“去年七月以来,张知干书记带领社科联干部,多次深入大学、学会等单位、组织进行调研,听取基层意见,支持学会开展工作,令我们受到极大鼓舞”。她特别感谢韩震教授、樊浩教授、贺来教授在年末最忙碌的时候,接受邀请,为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带来丰厚的精神大餐,并对热情参会的会员们表示热烈欢迎,期待本次论坛让大家收获满满。


李萍会长致欢迎辞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作了热情洋溢的开幕式讲话,他代表广东省社科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省内外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敬意!他表示,近年来,我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发挥国家智库作用方面成效显著;我省广大社科工作者为我国的学术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他指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与广东在全国的地位还不相称,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他强调,新时代,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十分重要”论述的战略高度,抓住历史机遇,勇于探索创新,在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要发出理论强音、作出理论贡献;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上,要贡献“广东智慧”、提供学理支撑;在推动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伟大实践征程上、特别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要以“理论之思”回答“时代之问”,用“广东方案”发挥社科力量。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推动新时代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全面繁荣、走在前列。在此过程中,省社科联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为全省广大专家学者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提供服务。

张知干书记讲话

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岳军教授在讲话中表示,中山大学的学科建设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虽然中山大学目前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但在新时代仍需要与各位专家学者一同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新时代文化精神。


王岳军院长讲话

本次论坛共有三个主旨报告,分别由韩震教授、樊浩教授、贺来教授做报告,李萍教授、张伟教授、钟明华教授分别主持兼评论。


韩震教授做主旨报告

韩震教授以“知识形态演进的历史逻辑”为题,结合农业、工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次系统地梳理了“经验式知识、学科化原理式知识、差异式知识”三重知识形态的历史逻辑。由经验特殊性到原理普遍性,再到一定意义上的“合题”,这种在历史长河中逐级推进的逻辑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适用性。他指出,任何形态的知识都是历史的产物,都存在好与坏两个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当前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预示着新型知识形态正在诞生,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性。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入了解、把握自身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质上存在的基因差别,掌握知识生产的主导权,将文化自信建立在知识生产力的前沿基础上。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认为,这一主旨报告从社会的文明发展和文化进步等角度,解答了“如何在研究中寻找有价值性的真问题”“如何在发展中把握前进方向”的难题。在方法论层面上,报告给出了“要站在差异性与普遍性的结合点上聚焦问题”这一重要答案。


樊浩教授做主旨报告

樊浩教授围绕着“现代文化觉悟的三大追问”展开了主旨报告。他借助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三本书,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认为,山河不仅是文明的屏障,还是地域文明孕育的“伊甸园”。但当前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后山河时代”的到来,因此我们要在精神、生活与交往三个文化世界中反省、追问,要在对山河文明的重新回蓦中找寻文化密码。在报告中,樊浩从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维度出发,幽默而深刻地探讨了三个问题:“西游记是悲剧还是喜剧?”“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国装?”“当下媒体时代,我们的距离变近了还是远了?”在层层深入的追问中他提出,要发出文化预警,实现“文化大觉悟”,从而推动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最终走向文化自立,迎来文化强国的崛起。


张伟主任主持兼评论

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伟教授指出,此场报告以书为引,于全球化背景下着眼文化担当与文化自觉。在拥抱和检讨山河文明之际,发出极富教益性的三个追问,引发了我们关于文化觉悟的深思。


贺来教授做主旨报告

贺来教授以“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的价值前提”为题,探讨了“怎么理解文化和文化精神”这个问题。他强调,文化是一个具有价值规范性的范畴。我们既要把文化和文化精神与价值追求相联系,避免作宽泛性理解;又要把它看作渗透在其他领域的基础性概念与普照之光,避免作狭隘性理解。紧接着,他从三个角度对“文化”概念的价值规范性进行深度解读:其一,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要确立一种真正把每个中国人作为价值主体而非客体,作为价值目的而非手段的重要内容;其二,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要确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承认、相互包容的价值追求;其三,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要确立一种在社会制度层面真正的正义的价值。


钟明华常务副会长主持兼评论

广东伦理学会、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钟明华教授认为,贺来教授在抽象性领域中明确了“文化概念”以及“文化发展的合理性、合目的性”。界定“文化”的价值规范性本质,有利于让中国人呈现其本真样貌,让各国人民在共同体中和谐相处,让人类群体超越自我,最终在真正的文化自信与正义制度中找到希望所在。 


“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精神”岭南学术论坛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论坛紧扣时代问题,报告人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用透彻、深刻的主题报告为与会人员提供了一场精神盛宴。此次论坛将激励广大社科工作者秉持文化自觉,承继文化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推动建设文化强国。(撰稿人:段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