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3年12月19—21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学术研究杂志社协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梦——纪念首次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召开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教授在开幕式上做了题为《聚焦中国改革问题  推进哲学理论发展》的报告。与会者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实现中国梦:遵循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原则

(一)中国梦: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新课题

1983年11月间,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广东哲学学会等联合发起,全国哲学界精英集聚在广东省东莞市,隆重举行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首次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随后,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相继成立。30年来,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蓬勃发展,为繁荣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首次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讨会的主题,是从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关系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学者认为,经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历程的今天,更使人深深感到,这确实是一个具有永续生命力的重大课题。同时,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工程,每代人都有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当前,这一学科要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性、国情性的研究,为实现辩证法与社会主义深度结合提供理论前提。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前30年的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的重大课题,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是未来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要进一步开拓的重大课题。

(二)中国梦: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梦体现了科学性,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国梦体现了人民性,贯穿了人民主体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中国梦体现了实践性,是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统一。有学者分析,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之梦,它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它又是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生存与发展梦,如此,它又具有具体性和个体性。中国梦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具有人类典范意义,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中国梦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是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中国梦本身具有现实性与未来性,实然性与应然性的内在张力。以中国道路为载体,以中国梦为价值观照,形成了当代中国的行动与价值纲领,这不仅预示着我们的世界观、社会观、发展观、历史观和生活观等一系列观念、思维和心理,都必须顺应要求发生历史性的转变,而且预示着我们必须遵循马克思生活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不断对现存事物进行否定性超越,中国梦才会不断从观念走向实在、从可能化为现实。

二、实现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实际上是几代中国人积淀下来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与会者认为,毛泽东思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邓小平理论成功开辟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习总书记阐明了中国梦实现的方向和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是解决路径保障的问题;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是解决精神支撑的问题;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是解决力量源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生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辩证法。与会者一致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从全球大变革走出的必然之路,一条在全球范围取得显著优势的成功之路,一条有利世界和平发展的崭新现代化之路,一条需要从全球视野不断探索的未竟之路。有学者提出,要继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第一,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第二,必须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统一;第三,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第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改革发展理论的总结和提升,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有学者认为,中国梦是一个美好的系统愿景的追求过程,这个愿景是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动态系统,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个层次不是孤立分离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其中,人民幸福是根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要让全国人民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人民至上的理念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

(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学者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展完善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样内在地、有机地、不可分割地紧紧联系在一起。30多年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二)凝聚共识,推进改革

有学者分析,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其一,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以及更大的开放空间,风险更大、矛盾更尖锐,不确定性更多。其二,改革的关联性加强。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制定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而不是只讲经济体制改革,或者只讲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这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改革的高度关联性既具有正向作用,也具有负向作用,如果一招不慎,将全盘牵联。其三,改革的难点上移。如果说前3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激发和释放社会固有的活力,特别是基层活力,那么今天经济社会发展则更多地依赖于社会的决策者、领导者、管理者的权力释放,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社会。就此,有学者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动力;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稳定动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安全动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动力。有学者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首先在态度上,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其次在方法上,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既研究近期改革,也研究中长期全方位改革;再次在改革突破点上,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政府机关要坚决去“利益集团化”;最后在改革落脚点上,要坚持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增加改革的普惠性,从而使改革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支持。

                                             本刊记者:罗  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