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一家 (三) | 我的疫情故事:我在柬埔寨教中文

 

《疫情下的家书》项目简介:

为展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抗疫精神,2020年2月起,广东省孝文化研究会发起“疫情下的家书”全国书信征文活动,截止5月31日,共收到全球来稿3000余篇。

为讲好抗疫故事,传播家国情怀,项目联动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委网信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财经大学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荔枝APP推出“疫情下的家书”传播展示活动,分“四海一家”、“家国同在”、“医者仁心”、“守望相助”四个系列,共精选录制42期节目,自7月27日起在荔枝APP全面上线。

截至8月31日,疫情下的家书系列音频作品累计收听量46078次,运营的话题“一人一个照亮心房的故事”累计引发3.8万次讨论,有超过10万网友在荔枝APP上跟读了《疫情下的家书》的精华选段。


主办单位:广州市孝道文化研究会 广东省孝文化研究会


本文获 “疫情下的家书” 全国书信征文活动大学组二等奖


我的疫情故事:我在柬埔寨教中文


亲爱的爸爸妈妈:

2019年12月28日起,我前往柬埔寨暹粒,在西法国际学校从事国际汉语志愿教学的工作。今年是不同往常的一年,我第一次不在你们身边。而此刻,我无比牵挂我的祖国和在祖国经历这一切的你们。在此我愿与你们分享我的柬埔寨的点点滴滴,慰藉你们空虚的心灵。

汉语热:令人自豪

在柬埔寨,人们学习中文的热情很高,其中不乏像小红人沙利的一样聪明的孩子,他们勤于学习、乐于提问、勇于开口,学习态度十分积极。除了孩子,还有自各行各业的成年人。他们中有的从事旅游业、有的同中国人做生意、甚至还有僧人和军人等。其中大部分人希望通过学习中文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另外,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很多的年轻人被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他们希望能够接触更多这样的文化。

为人师:授之以渔

我认为好的教育应使人如沐春风。于此,授人以渔不仅是教授她们语言学习的技巧,更是应该在他们的心里播种一颗学习中文的种子。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来这里的目的。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借助图片、视频等手段给他们介绍一个中国的文化元素,如十二生肖、春节、熊猫、北京等。从四大发明到新四大发明,学生们不仅体会到古代中国灿烂的历史文明,也会歆羡现代中国飞速的发展进步。

过佳节:不同寻常

独在异乡为异客,2020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为庆祝春节,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盛大派对。所有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们欢聚一堂,共庆中国新年。来自中国的老师们都会在这一天使出看家绝活儿:舞太极扇、写书法、展示中国传统食物的制作方法……而学生们全部盛装出席,有的也会参加歌唱、舞蹈、演讲等表演,积极展示他们所理解的中国文化。

抗疫情:情系祖国

2020年春节前夕,国内疫情急剧蔓延。作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我们虽然身在海外,却仍然心系祖国。一方面我们在佩戴口罩的前提下坚持授课。在课堂上,我们会时刻提醒学生勤洗手、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同时,我们也会解答他们提出的关于武汉疫情的问题,让他们对此次疫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经常给家人打电话、问情况,告诉他们疫情的严重性,反复家中的长辈叮嘱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聚集。不要聚餐!不要打牌!不要出门!

在举国抗疫的特殊时期,作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我们始终不忘传播中国文化、加强双方理解、建立友好关系的使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志愿活动结束之际,学生们纷纷表达了对我们的喜爱,校方也对我们的付出表示感谢。为此,我感到十分自豪和感动,也为自己能够为祖国建设献出绵薄之力而深感荣幸。


                                                                                                      紫薇

                                                                                                       2020年3月9日


写信人:郭紫薇,华东交通大学MTI研究生

收信人:郭紫薇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