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 时间:2020-12-04 ]
[ 作者: ]
[ 点击量:5601 ]
11月28—29日,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及澳门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主办,广东华南经济发展研究会承办的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粤港澳三地和北京、江苏、四川等省市48位有关单位领导、特邀嘉宾和百余名论文作者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聚焦“新目标、新格局、新征程”,旨在发动广东全省社会科学界的理论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建言献策。会议共征集到论文130多篇,经专家组集体评审,遴选85篇进入参会论文。
研讨会开幕式上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秘书长李敏,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穆荣平,广东省港澳合作促进会执行会长、广东省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巡视员林迪夫,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会长杨开荆博士先后致辞和作大会发言。开幕式由华南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广州大学教授张仁寿主持。

李敏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周年,“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的背景下,也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新征程、新未来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高水平、高质量、高要求”的学术盛会。多年来“粤港澳学术研讨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33场次研讨会,出版了9部论文集。研讨会聚集了关心大湾区建设的专家学者,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究的力量不断充实壮大,结构不断创新优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学术合作交流平台,为大湾区内的社科界合作交流、凝聚三地智慧共同服务建设世界最强湾区充实了理论研究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穆荣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基础,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通道,构筑原始创新高地,探索大科学时代数字转型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新范式,全方位推进创新发展数字转型。
主题发言阶段由华南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夏明会主持。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博导王朝才对“十四五”时期财政税收政策走向进行了分析解读;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一级巡视员李惠武作了题为《着力打造大湾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的发言;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陈池作了题为《把广州培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的引导者》的发言;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作了题为《长三角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比较研究》的发言;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作了题为《关于“泛珠”“融湾”格局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发言;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记协副主席顾涧清作了题为《丝路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空港经济建设》的发言。
下午,主办方安排三个分会场进行交流发言,到场的论文作者与参会代表超过150人,主持分别由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林洪、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赵祥、广州大学教授夏明会担任,研讨内容范围涵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双区驱动研究”“科技创新和金融合作”“数字湾区”“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等领域,点评分别由中山大学教授毛艳华、暨南大学教授叶农、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蔡德敏负责,各分会场交流讨论结果分别由林洪、赵祥、夏明会做出总结。
研讨会上,张仁寿主持的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重大项目课题组,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描述统计、计量经济学等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本次会议还得到了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和《亚太经济》杂志社、《学术研究》《岭南学刊》《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广东经济》、广东华南经济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的支持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