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
“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培训班圆满结束

4月11日至17日,省社科联组织的为期7天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培训班,在顺利完成各项学习教育培训任务后圆满结束。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省社科联党组坚持以践行“两个维护”这一根本政治要求积极引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进一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此次培训把新时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采取专题授课、红歌党课和仪式、访谈、影像教学等多种形式,先后深入沂蒙革命老区10个现场教学点,追寻历史细节,领悟沂蒙精神,教育引导省哲学社科骨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专题授课中,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山东省党建研究会理事、临沂市人大常委柴鸥林以《沂蒙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主题,围绕沂蒙精神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时代特征以及现实意义,让学员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的理解。

红歌党课中,老师讲解了解沂蒙红歌的时代背景、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全体学员饱含深情学唱了《跟着共产党走》《歌唱于大娘》等沂蒙红歌。红歌党课后,还组织在第二季度入党的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

现场教学中,学员先后到沂蒙革命纪念馆、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山根据地纪念馆、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教学点,通过追寻先烈足迹,聆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沂蒙人民在根据地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和光辉事迹,深刻领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内涵特质,吸取奋进的力量。

仪式教学中,大家参观了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瞻仰英烈纪念碑,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哀思与敬仰之情。

培训班还有幸邀请到党史专家郑国华和沂蒙革命先驱徐相南烈士亲属为访谈对象,向学员讲述沂蒙英模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和伟大精神,学员与英雄亲属面对面的交流,让人倍感亲切,感人至深。

为更好地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学员先后前往曲阜和邹城,走进古代圣贤孔子和孟子,探源儒家文化,学习儒家文化有关的物态、理念、礼仪,了解儒家处世以仁、待人以义、对国以忠、相交以直的思想,清晰地认识中华民族的特性和国人精神世界的历史来由、人民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又进一步发展。从民为贵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军民鱼水情到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深刻领会毛主席“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和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重要思想内涵和意义。

结班仪式上,5个临时党小组的学员代表张开云、齐瑞福、杨俊峰、何华兵和曹越等分享了本次培训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培训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组织严密、作风务实、效果很好。通过培训学习,对“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有了深入了解,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大家表示,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新征程中的担当作为,自觉扛起弘扬红色文化和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责任,让中国共产党的党史财富和红色精神家谱彰显新时代的价值。

培训班临时党支部书记李敏,副书记李夏铭为5个临时党小组的组长颁发了结业证书。

李敏作培训总结讲话。她全面总结了本期培训班的特点、学习收获和启示,结合我省社科工作面临的新阶段、新使命和新要求提出了三个明确要求:要坚定“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信仰,确保社科事业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要坚持“铆足干劲向前冲”的担当,确保社科事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要坚守“愿佑苍生俱欢颜”的情怀,确保社科事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学问做到群众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