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省社科联全面系统整体规划推进省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国庆前夕,经省社科联审核认定,省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再添433家新成员,达到创纪录的554家,实现了应建尽建、能建尽建、梯度推进、全面覆盖的目标,厚植了新发展阶段我省人文社科普及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坚实基础。

深入开展社科普及工作是《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赋予省社科联的法定职责,也是省社科联团结引领广大社科工作者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助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是省社科联党组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倾力打造的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工作品牌。特别是换届以来,省社科联更是自觉站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心聚魂的战略和全局高度来审视、谋划新时代社科普及工作,下大力重点打造25家示范基地,扩大社科普及影响力、覆盖面和有效性,推动社科普及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带动全省社科普及基地建设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今年年初,着眼充分发挥全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在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服务“四史”宣传教育落地落实中的平台阵地作用,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曾赠分别带队深入到部分省级人文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学习调研,指导基地结合实际开展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社科普及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和宣传舆论氛围。调研过程中,大家普遍认识到,社科普及工作必须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为目标,以体现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为价值旨归,才能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展现担当作为,才能找准定位、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勇于探索适应时代需要和形势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方法途径,才能更好贴近时代发展、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生活实际,发挥更大作用;必须不断壮大社科普及基地规模并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才能更好集成内外资源、推动有机联动、提升科普能力,推动新发展阶段社科普及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带着实践感悟和现实考量,省社科联党组经过思考和论证,明确了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应建尽建、能建尽建、梯度推进、全面覆盖的建设目标,决定重点打造公共文化类、教育科研类、文化产业类、公司企业类、乡村文化类等5大类人文社科普及基地,随即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建设的通知》至各有关单位,拉开了全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提质扩容的大幕。为推广已经成熟的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建设经验,5月份,省社科联以“兴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为主题,在潮州市举办2021年广东社会科学普及周主题日活动暨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工作交流会。各有关单位特别是各地级以上市社科联迅即行动,深入走访调研,全面摸清底数,积极发动各类单位和机构踊跃申报建设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经过3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申报、审核,省社科联从申报的近500家基地中认定了433家新的省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其中示范基地2家、标准基地296家、提升型基地74家、孵化型基地61家,基本构建起了门类齐全、梯次衔接、动态有序、全面覆盖的社科普及网络新格局。为规范各级各类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省社科联在发动新建基地的同时,还起草了《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先后两次向地级以上市社科联、各高校社科联、各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和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最后出台了《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并印发各基地施行。

新认定的433家省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名单一经公布即引起普遍关注,尤其是新建基地的负责人、一线社科工作者更是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能进入省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行列,既是一种认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定当乘势而上、勇开新局、力争上游,努力走出一条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内涵式社科普及基地建设发展新路子。下一步,省社科联将派出工作组,指导新建社科普及基地加强硬软件建设,不断完善“省统筹指导、地市支持配合、基地动态发展”的管理服务模式,真正把好事办好,办成特色精品、办出标杆示范,更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助力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提升,为实现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更多社科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