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社科要闻
华南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到省乡村振兴驻阳西县塘口镇帮扶工作队开展乡村振兴规划调研座谈

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更好更快开展实施,科学制定塘口镇乡村振兴发展规划,10月23日—24日,我会牵头的省乡村振兴驻阳西县塘口镇帮扶工作队协调组织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设计规划专家团队,到塘口镇开展调研座谈活动。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工作队队长曾赠主持会议并讲话。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志才、副教授魏立华,阳西县委副书记陈荣欣、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锐、县扶贫办专职副主任姚思轼,塘口镇党委书记林艺超、镇长叶植缅出席会议并交流发言。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孙令书、薛晔以及有关人员30余人参会。

23日下午,曾赠同志与吴志才教授一行到塘口镇调研,先后实地考察了泰安堡(横山)、阳江县政府成立旧址(马山)、竹松书室(同由)、同由大陂村,桐油山浸仔湾、茅垌水库等塘口知名景点。

24日上午,塘口乡村振兴规划交流座谈会在阳西县政府举办。座谈会上,林艺超同志着重汇报了塘口的发展定位与目标,资源优势、发展瓶颈、发展需求等情况,表达了迫切需要依托驻镇帮镇扶村体制机制、借助专家团队智力优势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全面推进塘口乡村振兴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强烈愿望。随后,叶植缅同志根据塘口现状和现有资源,就塘口需求方案作了必要补充。

吴锐同志简要介绍了阳西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设计情况,并畅谈了塘口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希望借助华南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力量,形成科学可行的塘口乡村振兴规划。随后,姚思轼同志就阳西县乡村振兴开展情况作了详细补充,并寄望塘口做出亮点,整体示范引领全县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努力在全省走在前列。

接着,华南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围绕塘口实际情况,交流了规划设想。魏立华副教授从对乡村振兴规划的理解、对塘口镇村的综合研判、乡村发展规律与乡村规划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设计塘口乡村振兴规划作了深入细致的报告。他认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关键在于建立群众对政府实施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心,要从要求侧、需求侧以及需要侧三个视角来科学设计塘口乡村振兴规划。他认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头在于配比好政府侧、市场侧和社会侧在项目方案上数量和质量的比例,努力实现一个精准的组合关系。

吴志才教授认为,乡村振兴规划既要创新的超前,又要落地的实施,而解决塘口滞后发展的关键办法就是“换道超车”。随后他立足塘口实际,从对塘口的整体评价、发展路径、规划抓手等三方面内容展开他的规划设想。他认为,塘口是一座有资源、有潜力、有期待的“硒旺”小镇,具备了粤西地区所没有的七个之“最”。他预测塘口若严格按照规划推动塘口乡村振兴工作,将会在3—5年内从在政府主导下的乡村振兴建设阶段,顺利过渡在市场主导下的乡村运营阶段,乡村振兴事业将有明显成效。

陈荣欣同志在座谈会上作了讲话,他首先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省社科联、华南理工大学不遗余力推进阳西县特别是塘口镇乡村振兴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在设计塘口镇乡村振兴规划中,应注意思考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好塘口富硒资源、如何发展塘口特色农业产业等问题,关键是使规划可操作、可落地、接地气。他期待塘口在专家团队的帮扶下,努力在3—5年内做出好成绩,争取形成塘口经验,示范引领全县各镇乃至全省各市乡镇乡村振兴工作。

最后,曾赠同志作了会议总结。他首先总结了塘口现状的四个特征——首缺人、次安宁、三散群、四无银,高度评价吴志才教授、魏立华副教授的规划设想,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接着,他强调一定要以更高政治站位看待乡村振兴事业,进一步深刻领悟习总书记、党中央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政治意蕴、战略考量和丰富内涵、科学指引。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把握好工作的轻重缓急,科学编制好乡村振兴发展的总体规划,强化规划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真正对历史负责、对塘口人民负责。一定要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勇于创新,要有敢于在全省拿出塘口样板的胆量和决心,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干出新气象、干出真精彩。一定要对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充满情怀,激扬创业豪情。就工作队员而言,一定要当好联络员、调研员、指导员、监督员、宣传员“五员”角色,向上反映好情况,向下沟通好工作,为塘口乡村振兴事业履行好工作队的使命责任;就专家团队而言,一定要帮助塘口镇设计好塘口发展的顶层规划,做出一个科学可行接地气的乡村振兴规划;就镇党委政府而言,一定要履行好乡村振兴任务的主体责任,坚持把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强化组织领导,做好科学统筹,增强科学规划,有计划按实际、有条不紊扎扎实实稳定推进塘口乡村振兴事业,切实让塘口农村、农业、农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道路优势和文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