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门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大广海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召开
[ 时间:2021-12-21 ]
[ 作者: ]
[ 点击量:2688 ]
2021年12月17日,2021年江门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召开,会议由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五邑大学江门市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中共江门市委政研室、中共江门市委党校、五邑大学经管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江门市经济学会协办。五邑大学党委副书记李霭康,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谢元春,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华海,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进,五邑大学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肖健华,以及协办单位领导、省市海洋经济专家和入选论文作者出席会议。五邑大学校长助理、经管学院院长王鹏教授主持会议。

会前组织了征文活动,经严格评审,20篇优秀论文从全部应征论文中脱颖而出,入选年会大会交流,较好的发挥了学术年会“营造学术氛围,发现学术新人,催生学术成果,提升学术水平”的平台和杠杆作用。

五邑大学党委副书记李霭康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提到江门具有海洋生物、海岛、文化、旅游等明显组合资源优势,但存在资源利用粗放、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缓慢、科技创新能力短板效应明显、高端研发设计能力不足、海洋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率相对较低等短板。针对存在问题,五邑大学整合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智能制造学部、经济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科研力量,与江门市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局共建江门市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将有效结合管理优势和科研优势,促进政学研深度融合,有利于强化江门市海洋相关政策措施的研究与分析,为政府加强海洋宏观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谢元春同志对近年来社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社科联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江门社科工作新局面,并就办好年会平台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工作重点。把举办年会作为社科人才梯队培养的“练兵场”和“孵化器”,提升本领、拓展视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展示出江门社科丰硕成果和江门社科界良好风貌。二要发挥品牌效应,创新品牌价值。增加社科年会这张名片在社科界中的知名度和分量,提升年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成为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的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三要围绕中心工作,做好策略研究。专家学者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研究,提高成果的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确保能够服务实践,贴近实战,为决策服务、公共政策提供有效参考。
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等实务部门的省市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
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主任,海岸与岛礁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导贾良文教授以《陆海统筹视角下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分析了陆海统筹的内涵、主要任务及陆海统筹需解决的主要矛盾,谈了陆海统筹在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中的应用。结合江门市海洋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剖析了江门市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的构建思路,提出了陆海统筹的着眼点为江海联动、陆岛联动,发展临港工业,布局陆海经济产业园。
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顾乃华教授认为,江门要紧密结合省“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着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协调统一,不断深化与港澳以及珠海、中山、阳江等市海洋经济区域合作。坚持系统观念,谋划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要做大做强海洋装备、滨海旅游等支柱产业,突破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补齐海洋高端服务业发展短板,聚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要不断提升海洋经济治理能力,加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提升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高标准完善港口码头、海岛、渔港等涉海基础设施建设。
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会长、广州华立学院海洋学院兼职教授杨明,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政策指引,在研判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旅游合作开发现状、发展潜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珠海万山群岛、江门台山上下川岛为今后一个时期两个不同层次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旅游合作的重点区域,并将目前的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调整升格为“粤港澳大湾区万山群岛海洋旅游合作区”,同时改革、加强、提升江门台山上下川岛旅游开发综合试验区的发展政策的策略建议。
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徐天主任,作了《对接“双合作区”推动江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全面提速,以及“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持续推进,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持续增强,江门海洋资源禀赋优越,新一轮发展首先海洋经济要大发展。对标全球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路径,提出了江门主动对接和融入“双合作区”发展重大战略,找准发展定位与路径、加快建立珠西综合航运枢纽、打造科技创新与人才重要基地、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探索海洋生态资源保值增值的对策建议。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委员、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宁博士,以《五邑与鹅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比研究》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简要回顾了中央海洋经济发展政策的演变脉络及国际组织对世界海洋产业发展动态的前瞻展望,进而通过对比分析江门和惠州两座城市的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建议江门应从抓住重点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发展、发挥侨乡优势提升对外开放能级、进一步夯实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门市委第二巡察组副组长丁成玉,通过对江门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和短板的分析,借鉴山东青岛、烟台、威海,江苏南通,广东深圳、东莞、惠州、湛江、茂名、阳江等省内外海洋大市、强市的成功经验,就进一步发展我市海洋经济,提出了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滨海新区、打造特色临海工业园区、发展特色临海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加快提升海洋科技实力等对策和建议。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胡志权副教授分析了国内各省市“链长制”实施的现状和成效,以《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为指引,认为江门市海洋产业实施“链长制”,要对海洋三次产业“精准施策”,第一产业要注重延链,发展生态养殖、深海网箱养殖,优化海水养殖产业结构;第二产业要注重强链,重点发展临港制造业,建设重大项目,攻关核心技术;第三产业要注重补链。要围绕川岛旅游,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高端旅游配套,加强与镇海湾红树林、开平碉楼等景点联合,丰富全域旅游生态。
五邑大学广东省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肖健华教授以我市海洋统计数据和调研资料为基础,解读了2020年疫情下我市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并重点分析了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业、海洋船舶业等五大海洋主要产业的运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江门市有望在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科教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等六个方面形成增长点,最终实现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会议举行了“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广东省海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两个省社科研究基地的揭牌仪式。
五邑大学校长助理、经管学院院长王鹏对研究基地如何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加强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始终坚持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引。深入研究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和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引领五邑华侨文化和海洋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二要始终遵循社会科学研究规律。科学凝练创新五邑华侨文化和江门特色海洋经济的理论表达,深入挖掘其核心内涵、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三要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整体推动华侨华人领域重大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推动提升新时代侨务工作对策性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江门海洋资源优势,挖掘海洋开发、利用、管理等空间,扭转“大而不强”局面,解决海洋经济规模不大、科研水平不高等问题,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华海作会议小结时指出,本届年会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我市社科界举办的高规格、高层次、权威性的学术盛会。年会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大广海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结合社科界职责,谋划落实举措,掀起学习热潮,奋力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地生根,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与落实《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相结合,搭建学术平台,加强理论创新,发阐释之声、谋发展之计、献务实之策,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尤其是与暨南大学一起,为落实《江门市人民政府与暨南大学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工作,踏出了推动市校合作共建人文社科智库的“第一步”,对于社科界凝心聚力、担当作为,为江门市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海洋城市提供智力支撑,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