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杂志社党支部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暨岭南文化研究选题策划会
[ 时间:2023-07-03 ]
[ 作者: ]
[ 点击量:771 ]
6月27日下午,学术研究杂志社党支部在广东社会科学中心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暨岭南文化研究选题策划会。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学术研究杂志社主编、支部书记叶金宝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权、蒋明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广恩,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左鹏军,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程潮,广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柏峰,以及学术研究杂志社各栏目编辑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

叶金宝首先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主现代文明作出新的贡献。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要重视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作为拥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欢迎各位专家对岭南文化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提出宝贵意见,进一步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各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作交流发言。柏峰认为,90年代后期关于岭南文化研究的著作相对较多,2004年以后相关研究的热度下降,外界对岭南文化的争议也开始增加。目前岭南文化的研究比较分散,重复性较高,且没有形成合力,应加大系统性理论研究,重点抓好岭南文化史料的耙梳工作,比如对传教士文献、侨团文献,以及一些散落民间的私人日记等文献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和出版。杨权认为,岭南文化研究应建立在充分的资料发掘基础上,研究中提出的观点都应有具体佐证材料。在选题方面,一是针对学界目前对流寓文学定义研究不清问题进行梳理和辨析;二是应深入挖掘宣传冯敏昌诗歌选集的学术成果和贡献。蒋明智认为,岭南文化研究要具有“四性”。一是要具有时代性,注重挖掘和综合运用文献学、图像学、考古学、民俗学等材料,解决原始文献更新较少等问题;二是要具有民族性,充分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三是要具有原创性,对岭南文化进行探源性研究。四是要有融通性,把历史演变与当代传承、民间性与正统性、海洋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在选题策划上,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将广东省丰富的龙文化传统作为明年龙年的研究重点。周春健认为,岭南文化研究应重视对其学术文脉形成过程的梳理,如岭南的佛学、心学等发展脉络值得研究,朱之谦等百科全书式人物的全集也有整理研究的价值。左鹏军认为,岭南文化研究要注意避免用新材料去论证老观点,要更注重实证研究和细节论证。研究视角既在岭南本土,也在岭南之外看岭南。对于岭南文献的挖掘整理,除了以全集、总集等形式出版,也可以考虑以别集形式呈现。陈广恩认为,岭南文化中“岭南”的范围界定还需进行探讨,既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编著系统性岭南文库,梳理全粤词、全粤文等,也可选择如传教士、华侨文化等特色专题进行研究。程潮认为,应准确探寻文化研究的资料,加强对专题研究的力度,比如目前关于湛若水的研究和史料著作已有不少,还可以考虑整理湛若水弟子原始文献汇编、湛若水年谱等。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叶金宝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召开本次会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他认为,各位参会专家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作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习交流,大家进一步增强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加深了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明确了岭南文化继承、弘扬、发展的思路、任务和举措。他表示,学术研究杂志社将充分吸纳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按照专家们提出的岭南文化研究的具体任务方向,结合杂志社实际,认真研究,紧抓落实。一是加强对岭南文化文献与研究的系统整理。在做好《岭南文化辞典》的出版宣传工作的同时,形成建议报告,争取更多支持把分散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库,提升岭南文化影响,建构岭南文化印象。二是加强对岭南文化百年来学术史的整理研究。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厚重辉煌,研究成果的显现,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先从岭南近现代文化别集的编纂着手,层层递进。三是加强对岭南文化专题性特色性研究。进一步深化岭南华侨文化、商贸文化、科技文化、饮食文化等专题研究,挖掘岭南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加强从实物、实证研究等角度继续拓展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建设既具鲜明地域特色又兼具世界开放品格的岭南文化,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