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岭南学术论坛“岭南华侨文脉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门举办
[ 时间:2023-09-17 ]
[ 作者: ]
[ 点击量:1499 ]
9月16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五邑大学和江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承办的2023岭南学术论坛“岭南华侨文脉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江门顺利举办。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何方俊,中共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等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五邑大学党委副书记李霭康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何方俊在致辞中充分肯定江门做了诸多扎实工作,为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江门贡献。他表示,迈上新征程,立足新起点,要奋勇担起新的文化使命,更加自觉地学深悟透总书记思想,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多措并举赋能华侨文化与旅游、培训、演艺、文创融合发展,延长华侨文化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华侨文化品牌,推动华侨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精神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赋能增效,更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陈冀在致辞中指出,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文化底蕴深厚悠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近年来,在推动华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探索。她提出,希望各位名家“大咖”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火花,贡献真知灼见,以侨文化为切入口,携手“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共同推动岭南华侨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新实践不断创造新辉煌,全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更好激发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自信,更好凝聚海内外同胞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栾天罡在致辞中指出,多年来,五邑大学一直根植侨乡,坚持将侨乡潜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这一目标,注重挖掘优势的侨文化资源,以侨为桥,凝心聚力培育出了有显示度的学术成果,构建起侨乡文化育人体系,推进了以侨乡文化为引领的新文科建设。未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大力度开展侨文化的多学科研究,推动侨乡文化引领的新文科建设上新台阶,出新成果,做新贡献。

论坛采取主旨发言与分论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张应龙,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左鹏军,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鹏,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和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谭金花等六位特邀学者作了主题报告,他们分别以“岭南华侨文脉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岭南侨乡人口跨国流动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以武术与舞狮为例”“江门五邑侨乡文脉的几个显著标志及其思想资源价值”“以侨乡文化推进人文湾区建设的路径思考”“重大侨文化工程支撑岭南文脉延续”“仓东计划:遗产保育视域下的乡村振兴”为主题分享其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富有问题意识和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分论坛环节,来自全省各地的4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岭南华侨(侨乡)文化与中华文明”“岭南华侨(侨乡)文化的传播”“岭南华侨(侨乡)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岭南华侨(侨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岭南华侨(侨乡)文化中的历史与文学”“岭南华侨(侨乡)文化育人体系的建构”六大专题从多维度的研究角度积极展开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出席论坛的嘉宾还有江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荣池, 江门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林贵,江门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华海,华南理工大学文化传播系袁忠教授,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刘进教授,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进军教授等90多位社科界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