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社科要闻
2023广东社科学术年会之“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广东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南沙举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为广东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力量,10月21日,2023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之“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广东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南沙珠江三角洲世贸中心大厦举办。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广东省委党校、广州市委党校、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等50余家省内外高校、党校和研究机构的近15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何方俊致辞

研讨会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研究”课题组承办,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研究院、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大学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广州市哲学学会协办。广东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何方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针对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广东实践进行研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价值遵循、道路模式、根本性质、鲜明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世界意义,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和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中国共产党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本质和理论逻辑,又扎根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蕴涵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世界变化格局、中国发展历史的正确认识、科学判断和战略导向,充分展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当前,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仍面临着许多考验和挑战。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重大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学理化阐释,为深入推进和巩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更大贡献。

张其学致辞

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指出,本次会议受到广泛关注,征集到120余篇论文,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位专家学者报名参会,邀请到了韩庆祥、汪信砚、王永贵、周利生等一批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会。真诚希望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会,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队伍建设、青年学者成长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交流,推动广州大学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开幕式由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社科处处长张延平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一级教授韩庆祥,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汪信砚,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永贵,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一级巡视员孟源北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利生教授,吉林大学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王庆丰,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关锋教授,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明星教授,分别就相关主题分享和交流了研究成果。主旨报告环节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广州大学涂成林教授、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后,设置了五个平行论坛,主题分别是“习近平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阐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历史发展动力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广东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60多名专家学者和学术年会论文作者代表分别围绕各论坛主题进行专题发言,探讨和交流研究成果。

本次会议得到了《学术研究》《探索与争鸣》《广东社会科学》《江汉论坛》《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论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湘潭大学学报》《广州大学学报》《求是学刊》《暨大学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湖南工业大学学报》《岭南学刊》《中国德育》《中国教育科学》《探求》《阅江学刊》《西部学刊》《党政研究》《改革与战略》和《经济与与社会发展》等期刊的学术支持,中国经济导报、广东电视台、羊城晚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沙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对会议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