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社科要闻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暨“粤港澳协同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新定位与新路向”主题研讨会在广州举办

12月2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暨“粤港澳协同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新定位与新路向”主题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校区大学城校园成功举办,共有来自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澳门大学、澳门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横琴创新发展研究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高校师生100多人莅临会议。本次学术研讨会获得了《学术研究》《公共行政评论》《港澳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行政论坛》等众多核心期刊的大力支持。

开幕式由政管学院党委许益锋书记主持。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何方俊首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再次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粤港澳大湾区赋予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前不久,由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座谈会”在东莞成功落幕。在此背景下,又接着举办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学术研讨会暨“粤港澳协同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新定位与新路向”主题研讨会恰逢其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广大社科专家学者特别是身在大湾区的专家学者,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好大湾区建设新阶段新方位特征,稳步落实国家赋予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发展要求、工作任务,奋力在纵深推进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岩代表会议承办方致欢迎辞。他表示,本次研讨会以“学术的方式讲政治”,深入学习和研讨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四月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粤港澳协同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新定位与新路向”这一主题,围绕“一点两地”新定位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与新挑战,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成效经验,剖解大湾区跨境治理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探索粤港澳三地协同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新路向建言献策,贡献智力支持。

开幕式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米健、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岳经纶、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教授叶桂平、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陈锦云、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爱平等5位专家学者,分别以“大湾区发展建设的实质、核心与难点”、“建设‘社会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政策协同的目标与路径”、“澳门特区参与大湾区建设与发展刍议”、“粤港(深港)跨境协同发展的思考”、“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治理体系构造”为题做了主旨演讲。

当天下午,研讨会分五个分论坛同时举行,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大湾区建设进展与城市群治理体系创新”、“大湾区法治创新、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与青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大湾区融合发展与社会合作治理”等议题,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由学术期刊的编辑进行点评,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议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