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岭南学术论坛走进华南师范大学
[ 时间:2024-11-04 ]
[ 作者: ]
[ 点击量:1324 ]
11月2日,2024岭南学术论坛之“广东乡村文化振兴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专场在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园举办。本场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会承办。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钟成材,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出席会议并致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明明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任剑涛教授等特邀嘉宾和20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作者参加论坛。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许益锋主持。

开幕式上,钟成材副书记代表华南师范大学对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对学校人文社科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出席论坛的各级领导、嘉宾及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生机活力的关键。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其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与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他表示,华南师范大学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继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李宜航书记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代表论坛主办方对各位嘉宾共襄盛举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领导、各界同仁对广东社科事业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本场论坛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关切,旨在为专家学者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搭建一个开放、共享、高端的平台,共同为推动广东乡村文化振兴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新助力。真诚期待与会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实践指向,从广东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的丰富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从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的万千气象中追溯文明之源、解码文化之力、演绎文运之兴,进一步把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功课做到家,真正把论文写在岭南大地上,把学问做到群众心坎上,成为学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精彩样本。他表示,省社科联作为省委、省政府联系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正在全面创建最具活力、最具向心力、最具赋能能力的一流社科联,将竭诚为繁荣广东学术,为专家学者成就学术梦想,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携手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本场论坛设置主旨演讲、主题论坛与平行论坛。主旨演讲邀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明明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任剑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唐昊教授进行主旨报告,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万晓宏教授主持。

陈明明教授作主旨发言
陈明明教授主旨演讲的主题是“历史‘把位’与民间信仰——北部湾-广州湾田野考察心得”。他认为,找准历史的把位对于理解和把握历史中国和今天的中国之间真实合理的逻辑关系至关重要。民间信仰在乡村治理中能够提供乡村基层社会的治理功能。他通过田野考察中的实例,如华南地区祠堂的考察,展示如何从国家秩序的地方化表达、沿海人群的自我组织体系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贸易中,理解古代国家边缘地区治理的特征。

任剑涛教授作主旨发言
任剑涛教授主旨演讲的主题是“城乡统合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他认为,乡村振兴必须有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的总体导向。乡村振兴不应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应关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振兴。乡村文化的振兴需要现代文化的洗礼,并且要超越情感文化,发展理性文化。他指出,城乡统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需要政策上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以实现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
主题论坛环节,围绕“文化振兴”主题,邀请广州市审计局驻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兼南岗村第一书记李香占,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道槎龙社区党委书记邓志鹏围绕“乡村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发展”与“超大城市城中村内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进行交流。平行论坛环节,设置“文化振兴的实践模式与路径选择”、“新乡贤与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治理与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发展”四个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和青年作者以独到的理论见解和严谨的数据分析展示最新的研究内容,探讨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成果,共话乡村文化振兴与传统文化从创新发展新路径。
通过本场论坛的深入研讨和交流互动,与会专家学者们对广东乡村文化振兴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大家认为,广东乡村文化振兴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需要立足广东实际,深入探索广东文化振兴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新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更多社科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