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联到省人工智能法律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调研
[ 时间:2025-04-18 ]
[ 作者: ]
[ 点击量:231 ]
4月17日下午,中山大学党委书记、省社科联主席朱孔军与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一行到省人工智能法律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小包公·法律AI平台调研,就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社科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创新发展进行座谈交流。中山大学副校长、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谢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出席座谈会。
调研组一行首先现场参观了省人工智能法律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小包公·法律AI平台,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省人工智能法律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小包公·法律AI平台创始人王燕玲简要介绍了产学研基地发展的历史、团队组成和产品应用领域等基本情况。小包公·法律AI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将法律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结合高校的法学前沿研究,聚焦法律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实际需求实现一体化应用。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良好应用基础,相关产品在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高校等单位落地应用。
调研期间还举办了座谈交流会,王燕玲教授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对法律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逻辑、人工智能法律应用原理及人工智能法律应用实践等维度讲解了人工智能在法律应用中的模式与价值。同时,她还借助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法学研究、类案智推、智能量刑、智能审判、文书生成等方面的应用,深化了大家对人工智能与法律融合范式的认识和理解。与会领导及专家学者就有关领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交流,着重围绕文理交叉融合、社科重点实验室如何应用AI实现快速发展以及法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构建等难点进行了集中探讨。
大家认为,面对AI时代与科技发展的挑战,未来文科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与时俱进,积极与其他前沿学科和新兴学科有机融合。通过跨学科融合、引入前沿技术等方式进行学科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的优化升级。当前,省社科联正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逐步开辟了一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现路径,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切实贯通起来、彼此赋能,产生化学反应。18家社科重点实验硕果累累,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期望省人工智能法律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和中山大学专业团队等有意致力于推动文理交叉、学科创新发展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为破解传统哲学社会科学定量研究不足与传统理工科解决复杂巨系统问题不彰等难题,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包容性思维方法,为解答好“四个之问”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哲学系主任张伟,法学院院长张亮,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管理学院院长张俊生,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张洋,国际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王彩萍,商学院院长李广众等出席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