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九路深调研 助力“百千万”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有关部署要求,省社科联近期统筹指导全省社科界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组,兵分九路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在助力“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中努力发挥“思想库”“智囊团”“连心桥”作用。

第一路,以省社科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为主力,开展“广东典型乡村社会变迁研究”。首批22名专家学者已于6月24日进驻中山市崖口村,展开为期22天的蹲点式调研。本年度还将在湛江南极村、揭阳大长陇村、汕尾螺洞村等省内典型乡村,开展为期120天的驻村蹲点调研,力争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多维度解码岭南乡村社会变迁的演变规律及逻辑趋势。

第二路,以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师生为主力,开展“千村调查”。该团队将紧扣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多元维度,深入37个县(区)近100个乡镇、超过1000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在把握“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深层逻辑的基础上,提出系列优化改进意见建议。

第三路,以广东财经大学专家团队为主力,开展“粤商千企大调研”。通过对县、镇、村千家粤企样本的深度调研,全面揭示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链群协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实践路径及所遇到的问题,为“制造业当家”“数字经济强省”战略提供详实的企业层面数据支撑,为党委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同时,组建经济政策宣讲团,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民营企业“两个健康”发展,助推优化县域营商环境。

第四路,以广州航海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为主力,开展“我为海洋强省献良策”深调研。吸纳省内外知名海洋领域专家学者广泛参与,围绕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突出对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生态和海洋历史文化等进行有规划、有针对性的系统调研,不断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贡献新招高招实招。

第五路,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主力,开展“中医药科技赋能乡村医养产业发展”深调研。组成专家团队深入茂名高州市等中药材种植区,聚焦中医药特色产业链培育、优化产销对接与品牌建设、做大做强做优医养产业等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展开系统性调研,提出整体性优化方案,挖掘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创新模式与典型经验,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第六路,以省农科院社科专家团队为主力,开展“粮安天下”深调研。首批专家学者已在清城区、博罗县、南雄市、阳春市等4地展开集中调研。8月份起,课题组还将在广东、浙江、福建等7个东南沿海地区增设农户调查点,并重点选择10—15个典型县(区)市进行实地调研,对粮食生产规模、品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情况进行补充调查,为构建覆盖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的全链条监测体系贡献务实良策。

第七路,以深圳大学师生志愿者团队为主体,开展“红色美丽村庄”深调研。通过实地探访、遗迹考证、史料归整、场景再现、文创开发等多种形式,为全省县域特别是革命老区(县)传承红色基因、开发红色文旅、实现更大发展出谋划策。

第八路,以新型社科智库、省社科研究基地为主力,开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调研。围绕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与组织力、提高村民自治机制创新与实践效能、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与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治理精细化转型等现实课题,采取跟班作业的方式精准了解掌握情况,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第九路, 以省社科重点实验室跨学科专家团队为主力,开展“AI及电商助农”深调研。暨南大学以“大数据与国际传播”省社科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以“数字治理与数据治理”等省社科重点实验室为支点,开展“AI及电商助农”深调研。组织跨领域社科专家学者进行混合编组,深入调研人工智能以及电商在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中的现实成效、特色亮点、瓶颈短板,因地制宜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据悉,全省社科界“五路大军”特别是由高校社科专家学者领衔、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上千个团队,还将结合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绿美广东添靓色”、推动岭南文化“双创”、“壮大县域经济”、“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形式多样、各有侧重的大调研,持续以“身临其境”的田野调查体悟“百千万工程”给岭南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更加自觉地把论文写在南粤大地上、把学问做进群众心坎里,助推“百千万工程”向纵深发展。省社科联将通过《南方智库专报》把各调研组形成的高质量调研报告第一时间报送领导决策参考,还将依托新创办的《南方智库》《乡村振兴研究》等集刊,把从调研中产出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传播出去,不断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更多社科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