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在星海音乐学院举办
[ 时间:2025-10-25 ]
[ 作者: ]
[ 点击量:101 ]
10月25日,2025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场会议——“科技赋能,创领未来”在星海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星海音乐学院承办,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协办。会议聚焦音乐科技创新、艺术产业赋能与传统文化活化三大方向,推动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岭南文化“双创”工程贡献智力引擎,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持续动能。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星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陶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星海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彭伟力主持会议。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李劲堃,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李迪云,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会长张承良等出席会议。
李宜航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年会聚焦“科技赋能,创领未来”,是我省社科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助推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有益探索。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其边界与内涵始终在与科技的共生性演化中被协商与重塑。他对星海音乐学院多措并举推动跨界合作,深入探索艺术与科技、产业的融合之道表示充分肯定。这种融合创新,不仅为学校优势学科建设拓展了新空间,也为学校建成大湾区乃至全国艺术创新高地注入了新动能。他表示,省社科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星海音乐学院发掘文理交叉、艺科协同的优势,共同为推动中国音乐艺术向新向优、走向世界贡献更多真知灼见。
陶陌在致辞中表示,星海音乐学院秉持“根植岭南文脉、贯通科技人文、服务湾区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艺术+科技+人文”协同育人体系。近年来,学校依托粤港澳音乐科技中心等平台,在智能音乐、沉浸式音频、数智乐器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并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创新机制,推动“课堂—实验室—舞台—产业”一体化发展。学校将以此次年会为契机,持续深化科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广东哲学社会科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文化软实力的跃升贡献更多“星海方案”。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赵志安,中国美术学院文创中心教授姚大钧,浙江音乐学院教授谢秉元,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亮及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伟围绕会议主题作主旨演讲。专家们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传统音乐、AI艺术的文化语境、多模态交互音乐、预训练大模型生成技术及音乐计算等前沿主题展开研讨,共同展望科技引领艺术创新的新趋势。

作为年会的重要实践展示环节,星海音乐学院同期举办“7.1.4全景声视沉浸式交互电子音乐作品展”,成为年会最受欢迎的“打卡地”。该展以7.1.4声道全景声系统为核心技术基石,通过《星海的鱼会作曲》《身体宇宙》《“彩虹音符”实时编码交互装置》等十余组创新装置,构建了集全景声空间、多模态交互与智能生成于一体的综合展示平台,展示学校在“艺术+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彰显科技赋能文化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文化科技融合的无限潜能,为学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创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澳门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15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广东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与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