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再林张再林,河北南皮人,1951年生,曾为下乡知青、工厂工人,1977年考入高校接受高等师范教育,后获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并担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美国罗耀拉大学兼职教授、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世界哲学》杂志编委、西安周易研究会名誉会长等学术职务。张再林教授长期从事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国哲学的现代阐释研究,是中国哲学的维度研究这一新论域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主要学术专著有《中国古代身道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身体、两性、家庭及其符号》(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车过麻城再晤李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人民出版社,2004年)、《我与你和我与它——中西社会本体论比较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西哲学比较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观念——纯粹现象学的一般性导论》(译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治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弘道——中国古典哲学与现象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993年中国台湾再版)。另外,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张再林教授在哲学领域最为突出的学术贡献,是在长期、扎实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基础上提出,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是一种意识哲学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为一种身体哲学,也即首创性地主张,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从身体出发,以身为本的哲学。这种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性不仅表现在其“下学上达”的哲学方法强调上,以及之于阴阳两性、家庭亲情、血缘传承内容的关注上,还表现为一种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一部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从“尊身”到“祛身”再到“复身”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身”既是中国哲学的真正起点,又是中国哲学的最终归宿。从这种“身体哲学范式”出发,张再林教授还对中国传统哲学最重要的一些范畴给予了迥异于前人的耳目一新的解读,如阴阳的范畴、家的范畴、气的范畴、意的范畴、礼的范畴、时空的范畴、五行的范畴、超越的范畴、善的范畴、美的范畴、医学的范畴等等。这些全新的解读不仅进一步具体深化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根身性”,还使一种以身为其中枢、为其构架的中国自身的完整而系统的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正在成为可能。张再林教授相信,这种对中国传统哲学身体性的重新发掘,乃是对更为原生态的中国哲学真实面目的正本清源,同时,它也将对整个人类哲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因为不是漂浮在云端的人之思,而是立足于大地的人之身才是我们人类及其文化赖以安顿自己、赖以健康成长的真正的生命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