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揭牌仪式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12月5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学术研究》杂志社主编、研究员叶金宝,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王宏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处长郑亚峰,世界中联翻译专业委员会会长、教授单宝枝出席会议并讲话。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苏红主持揭牌仪式。

叶金宝在致辞中指出,广州中医药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发布一个月之内组织这个高规格的活动,以全局的站位、前瞻的思维、宽广的眼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国家战略,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深远意义。他认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希冀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高地,可谓恰逢其时,来得及时。在后疫情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如何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活动中大显身手,并作为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传播出去,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大量的学术话题需要研究。同时,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国家战略为背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地建设,也有利于发挥三地特色优势,集聚湾区中医药文化国家传播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战略联盟,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效益最大化。

王宏斌在讲话中指出,经过广中医人近65年矢志不渝的追求和不断建设发展,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稳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成为国家引领中医药人才培育与中医医疗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他表示,作为国家“双一流”中医药学科建设高校,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屈指可数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科研和医疗服务的高地和重地,广中医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方面肩负着责任和使命。中医药走国际化的道路是一流中医药大学必经之路和必然旨归。外国语学院作为广中医中医药外语教学与翻译研究的主力军,理应借助于国家战略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东风,推进跨学科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我校实现“国际一流”目标。

郑亚峰在致辞中指出,中医药发源于中国,但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社会开展深入合作、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必将进一步促进作为传统医学的中医药的国际化传播,时代呼唤更多的高素质高层次中医翻译人才和“外语+中医”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单宝枝在致辞中指出,翻译问题已成为当前做好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最棘手难题,培养高端“中译外”翻译人才对于促进中医文化海外传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抓住国家战略机遇,顺应新文科建设态势,旨在探索培养既懂中医、又有很好外语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中医国际传播人才,让中医药文化造福全人类,值得点赞。

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赵鹏图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批复。苏红在简介中心成立背景和前景时指出,中医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必须融合外语和中医学科,使外语人才有中药味,形成“外语+中医药”的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翻译与对外话语传播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打造中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的特色平台和高端智库。

在随后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峰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授李瑞林认为,中医药国际传播,应遵循本位外位参照、中外互补互鉴原则,有效融合新媒体时代的仪式传播和及物传播模式,塑造有利于中医药跨文化理解和国际实践的新生态。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王东风认为,翻译工作要积极为成功建立一套真正能够理解中医、解释中医的国际话语体系发挥关键作用。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徐宝锋指出,一带一路是经济发展之路、文化融通之路,中国医药文化理应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内涵提升和内容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银泉认为,中医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要打破原有学科壁垒,融合外语和中医学科,形成“外语+中医药”的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全球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中医药国际化人才。

在随后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峰论坛中青年学者论坛环节,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教授、《中医药文化》常务副主编李海英博士介绍了《中医药文化》杂志的编辑、组稿思路和论文评审标准等情况。南京中医药大学蒋辰雪博士分享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心得体会。世界中联会标准部助理研究员杨丽雯介绍了世界中联(WFCMS)标准化工作情况。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学术史研究中心主任刘鹏、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李珂博士、外国语学院曾俊敏、刘帅帅、胡文雯、石国旗等分别围绕各自研究方向,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就和科研思路。

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中医药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事关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构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全球治理公共产品、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推动“一带一路”服务贸易造福人类健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国家战略为背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地建设,有利于发挥三地特色优势,集聚湾区中医药文化国家传播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战略联盟,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效益最大化。成立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必将有力地支撑广州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外语学科在教育部全面启动新文科建设态势下的学科转型升级和学科建设水平,以中医药国际传播高地建设探索促进人文社科的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国内外相关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影响力,助推打造“双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高校建设。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教授黄彬,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培训中心主任、教授林惠春,《医药经济报》总经理、教授邵旭东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相关学院和部门负责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