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2022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论坛在海口召开

11月27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广东省社科联参与支持,以“加强蓝色经济合作 共促海洋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2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论坛”在海口举行。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光辉,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第二届联合国海洋大会秘书长刘振民,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作主旨演讲。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应邀作专家发言。来自我国相关部委、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7个省(市)的嘉宾,以及挪威、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近300人线上线下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上,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吴士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翁诗杰,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宁,挪威驻广州总领事海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达等知名专家学者、实务界精英聚焦“海洋生态多边治理与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东盟蓝色产业与海洋公共服务合作:前景展望”“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共同感兴趣的议题深入研讨交流,分享真知灼见,启迪务实合作。

迟福林院长在主旨演讲中提出,面对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构建以海洋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蓝色经济伙伴关系,要把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首要关键,把共建海洋产业链供应链作为重大任务,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他建议,一是应以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合作应对全球海洋生态危机,加快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全球治理体系,把南海打造成为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示范区。二是应以共建蓝色产业链供应链为主线促进海洋资源合作开发,推动建设双边、多边蓝色经济自由贸易区,在RCEP框架下共建中国-东盟蓝色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应以有效参与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为目标,强化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统筹职能。四是尽快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核心区,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国与东盟蓝色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枢纽作用。

张知干书记在发言中指出,“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是总书记关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合作开发领域的生动展开,是探索全球海洋治理新途径的重要抓手,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融合的生动范例,已经并将持续彰显其巨大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迈上新征程,广大专家学者要充分认识、深刻领悟总书记关于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顺应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勇于回答历史之问,奋力在推动加强蓝色经济合作、共促海洋可持续发展上贡献更多高见宏论、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一是要坚守人民立场;矢志不渝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善于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力争使每一项研究成果、每一个对策建议、每一份发展倡议都能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让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多更公平更直接地惠及各国人民。二是要坚持天下情怀;要大力拓展世界眼光,主动塑造与大国学者相匹配的全球视野,勇于并善于在攸关全球发展和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议题上,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积极主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人类知识图谱中更多闪耀来自东方的光谱,标注起更多中国学人的名字。三是要坚定创新自信;牢固确立创新核心地位,勇于破除西方学术路径依赖,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既海纳百川借鉴吸收一切有用的海洋知识,又要自信自强用我们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解读海洋强国建设实践,持续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学理支撑,当仁不让奋力掌握全球海洋治理的话语权,一以贯之让海洋可持续发展更多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凤凰网风直播对论坛进行了直播,吸引超过80万人在线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