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新闻
《南方日报》理论版专版刊发第十一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理论成果


编者按

1月17日,由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本届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探索实践”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内涵,力争推出一批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决策咨询报告,助力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为拓展广东乃至全国现代化建设的视野和政策选择空间提供智力支持。本版摘编论坛部分精彩观点,按照发言顺序予以呈现,以飨读者。


研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及其价值呈现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张知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总体战略安排,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深刻阐述。这是我们以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引。第十一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探索实践”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研析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及其价值呈现,展望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意义十分重大。与会嘉宾大多是从事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长期深耕于中国式现代化领域,长期关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以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激发前瞻性的深度思考,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必将丰富和拓展论坛的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实践向度、话语广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丰沛的社科智慧与力量。


率先实现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迟福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加快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符合时代趋势的战略选择,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广东把握我国高水平开放大趋势,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以制度型开放倒逼制度性变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为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提供重要推动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在扩大开放上敢为人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广东要率先实现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突破。

无论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重大任务看,还是从广东以制度型开放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现实需求看,关键都在于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这不仅有利于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而且有利于显著提升粤港澳发展协调性和经济竞争力及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更是落实“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务实选择。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制度型开放倒逼深层次的制度变革,意味着对外开放的重点向国内制度层面延伸,要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服务业市场开放、公平竞争、反垄断、市场透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强化制度性安排。要以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为重要抓手实施政策体制集成创新,使广东在服务业市场开放和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要在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社科联特聘学术顾问、教授 郑永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一个全方位、综合性、复合性、系统性的定义。从学术上说,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物质意义上的现代化。像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港、高楼大厦等和大部分的科技发展,这些都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各个国家对此分歧并不大。第二,人的现代化,是最重要的现代化。没有人,我们探讨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尤其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里,人的现代化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我们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人本文化传统。第三,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是介于物质层面和人的现代化中间最重要的变量,重要的是看哪一种制度能推进物质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广东如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和推进:一是在物质现代化方面,广东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实现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共同富裕,同时发挥深圳、广州、东莞等城市主体的科技创新作用,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在制度现代化方面,发挥前海、南沙、横琴等平台作用,实现与港澳的规则、制度、标准对接;三是在人的现代化方面,要坚持人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互促共进,突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信用建设等,为在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

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研究员 郭跃文

广东地处中西文明交流的前沿,近代以来一直扮演着现代化先行者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率先开启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广东以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形象活跃在现代化的舞台上,发展日新月异、屡创奇迹,不仅实现了经济总量赶超“亚洲四小龙”的目标,也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磅礴实践伟力。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作为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东在地理位置上是“交汇处”,在文化上是“交融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是“交锋处”,处在“两个前沿”的风口浪尖。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外贸大省,大要有大的样子,大要有大的担当,大块头要勇于在稳定经济大盘中挑大梁。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持续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一是横下一条心,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总抓手;二是打出组合拳,高水平谋划、多路径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作示范;三是抓住一个关键,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继续当好领跑者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研究员 郑新立

40多年来,广东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充当了领跑者角色。广东要在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当好领跑者,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作用,打造全国和全球的经济增长极。可通过大量提供“产品+服务”,帮助和推动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向绿色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这应当成为广东继续领跑全国的新本领、新动能,成为新时代广东对全国作出的又一新贡献。通过这个新贡献,把广东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下去。

二是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打造全球重要人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和绿色环保。在这七大产业,通过攻破“卡脖子”技术,不仅可以为广东的发展赢得新的市场,而且能够对全国的技术创新,对打破美国对我们的技术封锁作出重大贡献。

三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广东应充分发挥金融的优势,利用深圳、香港股票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和超强创新能力的高科技公司。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有关精神,通过创业板、中小板培育一大批独角兽企业,把这些独角兽企业培育成在世界上技术领先、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

四是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省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度。珠三角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要向周边地区扩展,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


人口基本国情与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 田雪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归结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人口基本国情居其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式、进程和效能,需要做深入的研究。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广东则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这样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一个国家的人口状况、未来变动发展趋势,既是该国以往人口、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结果,又对未来发展尤其对现代化的推进和实现,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中国人口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从人口数量变动、素质提升、结构调整三个方面阐发。

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人口基本国情,一是人口数量增长受到有效控制;二是人口素质提升显著,已接近现代化发达国家总体水平;三是人口结构变动加速,行进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造福于全体人民。而衡量现代化进程的指标体系构建,要彰显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内涵。顺利推进和实现现代化目标,重在人力资本积聚。广东人口变动发展对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具有典型意义,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同时,全国人口变动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也适用于广东,并且很有可能率先在广东实践中展现。


城市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倪鹏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创造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回顾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崛起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因而也集中表现为城市的崛起。未来,中国城市发展将在多个方面发生重要的变化,亦将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积极创新理论研究,分析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动力与问题,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优化策略,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全国城市发展体现了从数量加速增长到规模快速扩大、从单层级单中心向多中心多形态嵌套演变、从到城市工作向城镇化生活转变、从物质财富到知识财富增长等整体特征。在中国城市崛起过程中,共同凝聚形成的城市成功发展核心因素有:政府竞争是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制度创新在中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全球分工是中国城市崛起的重要力量,非农集聚是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支撑。中国城市的崛起创造了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独特而宝贵的多种经验,不仅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了一定挑战,而且也为经济学创新提供了素材;不仅为城市发展经济学新突破提供了系统性新灵感,同时也向城市发展经济学的创新提出了实践需求。


正确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 余永定

2023年中国经济外部环境十分严峻,乌克兰危机延宕发酵,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世界经济同时遭到供给面和需求面的冲击,可能面临滞胀的局面。关于中国国内经济形势,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社会风险点增多,但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正确的政策应对是: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修复因疫情遭到破坏的供应链,同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合理拉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驾马车”,使总需求恢复到原有水平。同时,在不断完善防疫政策的基础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保护和法治建设。相信只要坚持改革和开放,不断完善防疫政策,坚持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国就必将能够克服目前的困难,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以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朱东

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撑,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东西部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1996年广东对口帮扶广西以来,粤桂协作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先富帮后富、助力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新征程中,粤桂协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使命,总结粤桂协作的做法与经验,完善协作机制、创新协作模式、拓宽协作领域等,对于助力广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加速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彰显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基础性支撑。粤桂协作通过深化产业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交流、创新消费扶贫新模式、加大资金支持等举措,增强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提高了人口就业、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水平,有效构建了粤桂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基础。未来的粤桂协作应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创新协作理念和协作模式,增强协作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广西乡村数字化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深化产业协作,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力,加强重大战略对接,推动粤桂双向融入新发展格局、打开全新协作局面。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叠加优势

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省社科院院长 王惠平

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两个地方地缘相近、文化同源、经济互补性强,贸易产业化和投资合作拥有良好基础和强劲动力,发挥其叠加优势,推动其联动发展,有利于形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南部增长极,成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动力和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叠加优势推动共同发展有良好基础。第一,两个地区地缘相近、文化同源,相互互动、相互促进有利于发挥经济的叠加效应,形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南部增长极。第二,两地贸易产业化合作有一定的基础,主要是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互补协作。第三,投资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都是我国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要做到快速发展、高效联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大力推进跨琼州海峡的基础设施要做到高效、便捷互通,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在制度性开放上先行先试,资金上的融通和产业市场合作对接,共同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共同促进海洋重要合作。总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强大的政策优势,只要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发挥好叠加优势,使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加快实现高效联动,携手并肩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郭万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发达地区的持续发展,也需要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不仅包括城市的发展,也包括乡村的振兴,并最终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发展是基础和前提,没有发展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共同发展,并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福祉的全面提高。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协调,既包括区域之间的协调,也包括城乡之间的协调。广东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同时也面临着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难题。广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解决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广东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障碍。深汕特别合作区是珠三角地区的深圳与粤东地区的汕尾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区域,这一区域正在发展成区域重要的经济和城市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产业、城市和乡村三个层面,其演变过程和发展结果为实现区域经济成功合作提供了范例。区域经济要实现成功合作,必要条件是同一都市圈中各个城市要有适当的发展差距;要保障资金投入方的发展主导权,便于资金投入方从城市和产业功能互补上得到收益;要保障空间提供方的收益权,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上级政府要在收益、空间、功能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林彬

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人才是确保各项国家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支撑。

广东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氛围浓厚,在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医药强省决策的引领下,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医药学科形成龙头优势,人才队伍壮大、结构优化;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中医药产业规模大、竞争力强;深度挖掘文化精髓,中医药优秀文化得到继承弘扬;深化医改工作取得新进展,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中医药法治建设日臻完善,配套措施日渐完备;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中医药国际化进入快车道;全力抗击新冠疫情,充分展示中医药独特作用。

经过多年的建设,广东已跻身中医药大省行列,而继续推动广东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关键在于人才。立足广东、面向湾区、辐射国际,探索中医药现代化人才的培育路径,对于推动广东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建议积极搭建中医药人才培育平台,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基础,壮大高端中医药人才队伍,提升中医药人才整合辐射能力,切实以中医药现代化人才为支点,推动广东中医药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

广东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 王廷惠

本届论坛聚焦主题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聆听智者的声音、享受思想的盛宴,践行学术初心、矢志经世致用,贡献学界大智慧、提供管用新思路,思想密度高、信息含量大、真知灼见多、对策建议实,必将对推进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广泛而积极的作用。

对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擘画,认清广东所处历史方位,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在新起点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这为社科界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开辟了新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应新时代而生、伴新时代而兴、矢志在新阶段而强的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将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致力于打造高端学术平台,分享一流专家学者的远见卓识、传播一流专家学者的深邃思想,用学术赋能民族复兴伟业。真诚期待越来越多的顶级专家学者关心关注和支持广东的改革发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有机融合,多出有深刻洞见、独特创见、战略远见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源源不断为广东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共同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