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乐素教授诞辰120周年暨古委会第四届青年学者会在暨大召开
[ 时间:2023-06-21 ]
[ 作者: ]
[ 点击量:1227 ]
6月16日至19日,“纪念陈乐素教授诞辰120周年暨全国高校古委会第四届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召开。会议由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办,由暨大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暨大社会科学研究处、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承办。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余鸿纯等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有两大主题:一是纪念陈乐素先生诞辰120周年。陈乐素先生为宋史名家,对古典文献造诣极深。与会学者对于乐素先生的家学渊源、考据成果、现实关怀、义理旨归,或作宏观的概述,或作微观的考辨。二是全国高校古委会第四届青年学者学术研讨。在本次会议上,与会青年学者主要围绕文献学和史学文学进行研究。
在17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林如鹏书记介绍了暨大人文之学的传统与格局,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古籍工作是最基础的一环。暨大文学院古籍所创立于1984年,首任所长为著名史家陈乐素先生,乐素先生的学风为暨大古籍所开创了良好的学术传统。综观本次大会所征集的学术论题,诸位与会学者或本于文献根柢以盱衡史事得失,或基于史学意识以考镜文献源流,充分体现了文献与历史双向互动的研究取向。
余鸿纯副主席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提出了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两个结合”、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近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了“盛世修文”构想,这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
古籍整理、文献研究是文化建设、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研究的一项基础工程。暨大文学院古籍所是暨南人文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梯队完整,学科齐全,目前拥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古籍整理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陈乐素先生为暨南大学古籍所首任所长,对于广东省的古籍工作贡献良多。她表示,近代以来,广东人文荟萃,得风气之先。陈乐素先生为陈垣先生长公子,幼承庭训,博极群书,青年时代东渡日本,治政治经济学、中日关系史。七七事变之后,转治宋代历史与文献之学,在该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卓然成家,硕果累累。1984年,广东省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乐素先生被聘为委员,为审阅有关材料,到各县市视察、指导地方志的编纂情况,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乐素先生的学行,对于今日广东人文社科学界来说,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古籍研究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古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发表视频讲话。他强调,通过此次会议,希望可以收到三方面的成效:一是学术研讨与以文会友相结合。二是青年学者与前辈学者相结合。三是古委会对青年学者的培养与青年学者对古委会的支持相结合。希望广大青年学者学习陈乐素先生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和春风化雨的育人精神,在传承中创新,推动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长远发展。
古委会秘书长卢伟教授回顾了古委会青年学者会的缘起、历程与成效,他表示,1983年古委会成立之后,曾先后于1999年、2002年、2011年举办过三届青年学者会,促进了古委会直接联系的教学科研机构的团结协作和青年学者的交流,为众多投身于古籍整理研究事业的青年学者提供宝贵的交流平台,对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40年来,古委会团结全国高校广大古籍工作者,为我国古籍整理事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社科院等50余所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学者及暨大文学院、华文学院师生近200人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