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社科要闻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第十届南方智库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以农业工业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于广东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第十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分会场连线发表了题目为“以农业工业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于广东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演讲,从农业工业化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推进农业工业化的重大任务,推进农业工业化的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迟福林指出,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工业化,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制造为核心、运用先进制造业和新科技革命成果,提升和改造农业生产方式与组织方式,并由此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从广东的情况看,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乡村振兴,重在发挥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发展的突出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

一、农业工业化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条件发生重要变化:一方面,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文明与新科技革命交汇融合,为农业工业化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一方面,城镇化进入“下半场”,以城带乡和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正在为农业工业化提供重要条件。

1.以农业工业化推动农业农村转型进程

(1)农业工业化改变农业技术基础。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使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以明显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

(2)农业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基础高级化。由此,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由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向以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制造为主的转变。以美国为例,80%以上的农产品都经过加工后上市,农产品增值达到5倍以上。

(3)农业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由此,将带动农业领域在包括生产、加工、保鲜、流通、储藏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关联配套产业的发展。

(4)农业工业化重塑农业价值链。例如,我国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2万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接近2.4∶1。若达到发达国家的3.5∶1左右,就会明显缩小农业与工业收益的差距。

2.广东已形成农业工业化的突出优势

(1)制造业与农业融合发展。2020年,广东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01万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均居全国第一。

(2)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2020年,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约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GDP比重46.8%,增速比GDP(2.3%)快4.3个百分点,比全国的38.6%高出8.2个百分点,规模居全国第一;广东累计建成5G基站数量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梯队。

(3)以城带乡。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15%,比全国的63.89%高出10.26个百分点,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特别是珠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3.广东有条件在“十四五”基本实现农业工业化

(1)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全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10年。从广东的发展趋势看,以农业工业化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产业基础,实现不可逆转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完全有可能的。

(2)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到2025年,广东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将达到2.6: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75%以上。

(3)充分发挥以城带乡的优势。广东城市化水平较高,同时,区域一体化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为此,广东有能力、有条件以充分发挥珠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对全省农业工业化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并率先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

二、推进农业工业化的重大任务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结构变革加速融合,正在催生农业工业化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广东在推动农业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中,将进一步形成农业工业化的国际竞争力。

1.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化

(1)借助广交会、高交会、海丝博览会、中博会等品牌展会扩大广东农产品加工业的国际国内影响力。由此,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国际合作进程,培育“粤字号”农产品国际知名品牌。

(2)鼓励制造业与农业有机融合。重在提升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农业与食品产业向精细化管理转型。

(3)支持鼓励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对接珠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通过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对口帮扶,形成全省推进农业工业化的合力。

2.发展以智慧农业为重点的新业态

(1)加快服务智慧农业的新基建建设。加快建立完整可视的农业信息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精准采集、预警、分析、决策辅助和共用共享。

(2)全面普及农村电子商务。要加快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数字化、可溯源的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服务体系。

(3)推进农业等数字化进程。发展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的新业态新模式。

(4)发挥农业产业园区的重要作用。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建设一批5G农业产业园区,培育智慧农业的领先优势。

3.以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延伸农业产业链

(1)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业领域研发设计、物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形成包括储藏、保鲜、加工、物流运输在内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2)建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在农产品加工业领域培育一批优秀解决方案服务商,构建包括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工业企业等组建产业联合体,聚焦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共同开展应用场景探索、终端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标准制定。

(3)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围绕农业工业化的产业链构建,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农业价值链、产业链高级化,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

4.形成“政、产、学、研、金”联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1)政府要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农业工业化关键技术推广,推进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形成发挥各类主体优势的创新协作新机制。与此同时,组建农业工业化科技转化基金,以多种方式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2)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采用联合技术攻关、共建研究中心、共建经济实体等方式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3)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中心优势打造“农业硅谷”。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培育孵化一批创业板、科创板农业上市公司。

三、推进农业工业化的制度安排

农业工业化伴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需要通过综合改革的方式推进制度集成创新,以形成完善的农业工业化制度安排。

1.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1)农业工业化条件下集体经济的形式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与农业新经济形态演进的趋势相适应,要重点发展各类专业性、互助性、平台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业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电子商务等优势,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2)突出新型集体经济的开放性。要鼓励支持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要素组合,鼓励发达地区对接乡村发展“飞地经济”,使新型集体经济能够广泛吸纳外部要素改造传统农业。

(3)突出新型集体经济的包容性。要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与城市工商资本等联合投资、联合经营,探索村社融合机制,创办城乡有效衔接的生产类、服务类、资源类等合作社。

(4)发展各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由此,使包括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数据等各种要素都能够自由联合、作价入股,优化组合。

2.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要素有序流动格局

(1)确立城乡“一盘棋”的新思维。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广东有条件率先形成引导城市要素下乡集聚的长效机制。例如,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实现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与城市大致相当。

(2)构建与农业工业化相适应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具备条件的城市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和农村房屋使用权,允许城市企业通过拍卖等方式获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

(3)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要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形成引导城市工商业资本在农村长期创业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要素通过共生融合、利益共享。

(4)以县域经济为载体形成农业工业化的新布局。要促进小农户对接新经济主体,让农业产业化的增值收益主要留在农村,留在县域。

3.支持科技机构面向农业提供服务

(1)开放农业公共科技资源。在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同时,要积极打造农业领域开放创新网络,搭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中心。要实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装置和科研设施等重要公共科技资源对乡村基层企业开放共享。

(2)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农村。要搭建专业化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以形成多种类型的服务网点,多种渠道为乡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3)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农业科研机构。要采取更为灵活的体制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形成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各类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与协同创新,以破解基础性、区域性、行业性重大关键科技难题。

4.健全发达地区对农村的产业帮扶机制

(1)加大支持落后地区农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帮助落后地区农业融入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构建本土化、区域化、都市圈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

(2)对口支援落后地区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完善冷链物流、保鲜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重要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3)对口支援落后乡村地区实施产业升级改造工程。要加快培育乡村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普及智慧农业。